日复一日的黄豆、土豆、米饭,这就是广西、贵州、云南等西部省(区)偏远贫困地区许多孩子在学校的午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3月底发布调研报告显示,这一现状导致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问题十分普遍。
为让孩子们吃上营养健康的午餐,近两个月来,以梁树新“麦田计划”为代表的广东民间公益人士和公益组织发起一项针对贵州黔西山区学生的“免费午餐”计划,成为近期全国民间公益力量致力于解决西部学生营养问题公益热潮中的一个成功样本。
“免费午餐”计划的可持续性引人关注。如何建立良性运行的午餐制作机制?如何保障资金源源不断?“免费午餐”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应是短暂的快乐,而应是长远的成长保障。
昨日,梁树新与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签订三年合作协议,共同发起“微基金”,计划年内募集1000万元重点用于贵州的“免费午餐”计划推进。粤黔两地民间及官方公益力量之间的合作再次被业内寄予厚望。
宁夏西吉、广西都安、云南寻甸等地参加调查体检的1458名10至13岁学生中,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到9%
一份米饭,一个煮鸡蛋,一份芸豆酸菜汤,这是“免费午餐”计划启动后,贵州黔西县红板小学学生们的第一顿午餐食谱
“微计划”团队本来只是一个没有获得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但却拥有强大的创意能力、互联网公益传播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不论是梁树新个人还是“微计划”团队均不具有公募资格,梁树新通过其个人支付宝在网上进行的义卖募捐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西部孩子午餐成奢侈品
三只羊小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偏远,家离学校最远的学生上学要走8小时山路。
学校没有食堂,只有一个高压蒸箱,学生们抓一把米,加上清水、黄豆和盐放进饭盒,捆在一起摆放在蒸箱里蒸出的“黄豆蒸饭”,就是他们年复一年的午餐和晚餐。
不仅是在这所小学,在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等西部省(区)贫困山区,午餐简陋甚至根本吃不上午餐的孩子还有很多。
贵州罗甸县班仁乡班仁小学的670名学生中,有500多名孩子都靠自己在租住的房子周围空地上生火做饭,这样的“露天厨房”已持续了近10年。
对于这些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午餐竟成了奢侈品。
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供餐、营养与寄宿生生活补助状况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和宁夏等四个省(区)展开调研,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宁夏西吉、广西都安、云南寻甸的寄宿学生每日摄入热量分别仅为推荐量的62%、66%和68%,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低于20%,都安寄宿生维生素C的摄入量几乎为零。参加调查体检的1458名10至13岁学生中,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到9%。
民间公益提供免费午餐
3月9日,红板小学学生午餐问题经央视报道后,广东本土公益人士、“微公益”计划发起人梁树新联合天涯公益、广东麦田教育基金会、多玩金蜡烛等公益组织和企业一同发起了这一“免费午餐”计划。
一份米饭,一个煮鸡蛋,一份芸豆酸菜汤,这是4月1日梁树新等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启动后,贵州黔西县红板小学学生们的第一顿午餐食谱。虽然简单,但却经过营养搭配,至少能让孩子们都吃饱。
贫困山区孩子的午餐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多股民间公益力量开始行动。
以邓飞为代表的500名媒体人士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开展“多背一公斤”计划,让贵州黔西沙坝小学的169个孩子午餐吃上了“一饭一菜一汤一蛋”。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厨房”工程,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启动“儿童营养健康工程”,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等也联合企业、政府等力量一道,开始关注西部学生的“小餐桌”。
行动极具网络公开意识
3月2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供餐、营养与寄宿生生活补助状况”调查报告认为,对于营养改善的效果还取决于各地资金的使用方式和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学校供餐机制。
而民间公益力量在执行“免费午餐”计划时也同样遇到了机制问题。
当梁树新带领“微计划”团队于3月29日晚到达黔西县时,黔西县教育局提出了两方面的担忧:一是除红板小学外的其他同样情况的小学的问题如何解决,二是食品安全谁负责。
梁树新原本打算在学校建食堂,但这必须通过一定的审核程序,还要交排污费等各种费用,算下来,光硬件加审核流程的投入成本就将近80万元。
最终,双方商定以校外“爱心小食店”而非“学校食堂”的名义供餐,由学校所在村的党支书出任法人代表为食品安全、物资采购等事项承担责任。第一年,“爱心小食店”将对红板小学所有孩子免费供餐,但从第二年开始,将通过走访调查确定名单,确保将免费午餐供给最需要的孩子。
4月2日中午,邓飞主导的在黔西县沙坝小学所做的“免费午餐”计划宣布启动。团队成员和校长老师仔细核对执行流程和成本控制措施:鸡蛋、大米、油盐由镇供货商供应,蔬菜从学校周边采购,所聘两厨师接受老师家长监督,食堂办好卫生许可,一人一午餐定价3元,按照人头每年得到网友定额捐款,接受网友和媒体监督。
业内评论认为,这些机制未必完善,食品安全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孩子之间的公平性等问题尚待考验,但至少他们意识到了机制问题,并极具网络公开意识。
民间筹款能力不容小觑
除机制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资金来源。这次行动中,民间公益显示出了较为强大的筹资能力,并通过微博等平台体现出网络公益的创新力量。
“3元钱就让贫困地区孩子吃顿饱饭。”通过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的公募渠道,邓飞等人通过微博发起“免费午餐公募”,在40个小时内募款超过16万元。
除此之外,他们还创新地通过微博拍卖“与著名投资人薛蛮子的共进午餐权”。4月4日湖南不动产协会出价10万元竞得。随后,“与胡牧一起高尔夫”又成第二项拍卖内容,再次掀起网络热潮。
梁树新的“微计划”团队通过在淘宝网开设“蛋生万物义卖店”销售5元一份的虚拟产品“爱心午餐”,截至昨日统计已累计筹资超过30万元,足够红板小学学生吃上三年的免费午餐。
但梁树新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不论是梁树新个人还是“微计划”团队均不具有公募资格,梁树新通过其个人支付宝在网上进行的义卖募捐可能涉嫌非法集资,因此他必须寻找一家公募基金会挂靠成立午餐计划专项基金,否则爱心午餐拍卖必须停止。
可喜的是,当梁树新在微博上发出寻求合作的信息后立即收到不少基金会的回应,并最终与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达成了合作。
根本解决有赖政府主导
尽管民间公益力量在“免费午餐”计划实施过程中表现不凡,但梁树新认为:“民间公益行动的意义是解决少数几个点的问题,探索好的机制,显示示范效应。要根本性地解决西部学生午餐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政府主导,发动社会。”
之所以选择与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梁树新看中的也是对方的“半官方”背景,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的公募经验,还熟悉西南地区教育现状,并拥有完整的教育援助网点系统。
而梁树新的“微计划”团队本来只是一个没有获得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但却拥有强大的创意能力、互联网公益传播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此外,加上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麦田计划”团队的执行能力,以及企业合作方的资助能力,梁树新认为这是一场相见恨晚的“闪婚”式合作。
同时协议还“大胆”明确,作为乙方的贵州省青基会不从“微基金”中提取任何管理费,必需的办公运营费用全部由企业赞助和管理费专项募资解决。梁树新认为这代表一种信心:“项目执行得好,自然会有人愿意专门资助管理和运营费用。”
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震认为,虽然国家层面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的力度,但面对解决西部地区教育问题巨大的资金需求,单纯靠政府投入明显不足,必须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尝试。”杨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