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全球观察

罗兰·贝格解读“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蔚华 马鑫
2011年04月11日01:43

  2010年德国GDP增长3.6%,创东西德统一以来最高水平,而2009年曾经大幅下挫4.7%;2010年德国出口增长14.2%,进口增长13%。最新数据显示,德国2011年3月份失业率由去年同期的8.5%降至7.6%,且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德国是一个贸易盈余国家,2010年贸易顺差高达1543亿欧元,2009年顺差1387亿欧元,从2001年至今德国一直维持贸易顺差。与此同时,德国财政金融体系的稳健程度却更高。2010年,德国财政预算赤字为GDP的3.5%,而西班牙、葡萄牙比例为9.24%、8.6%,美国也高达8.9%。

  一边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在与低增长和高失业艰难对抗,欧洲部分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沼;一边却是德国风景独好。是什么原因让德国能够快速地从危机中复苏,成为世界的亮点?就此,《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在京专访了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全球监事会荣誉主席罗兰·贝格先生,罗兰·贝格先生是科尔、施罗德以及默克尔三任德国总理的政策顾问。

  德国为什么能够持续复苏?

  第一财经日报:什么原因导致德国成为金融危机之后,欧洲最先复苏的国家?

  罗兰·贝格:首先,德国经济是最为国际化的经济之一,德国有大量的出口,出口占GDP比重在欧洲是最高的。德国商界是以国际化为导向,出口份额很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也很高,所以德国能够较早地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中获益。

  第二,德国的公司具有创新性,生产的产品及提供的服务都极具创新价值。他们向世界输送高质量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可靠性高,非常重要。产品和服务完美地结合,独一无二。例如,那些卖机械产品的公司,他们不仅仅是在出售硬件,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告诉客户如何使用、维护等,提供这类服务。这也是德国公司为何是最好的原因。

  第三,过去几十年里,尤其是过去十年,德国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生产效率很高。现在他们具有极高的成本优势。

  第四,德国公司的治理结构非常好。公司劳资关系很融洽。过去的十年中,工人的工资随着生产效率提高的水平,一同上涨,劳资双方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这让德国经济更加有竞争力。因为其他国家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要远高于价格和生产力提高的速度。

  我觉得以上几点就是德国以及德国的公司能在危机中表现非常好的原因。

  日报:你能否概括德国过去十年的做法?

  罗兰·贝格:过去十年德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在经济调整的同时,德国也在寻找新的商业机会,我觉得过去十年德国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如绿色经济、新能源、风能、太阳能、节能技术等,这些新项目和新工业创造了相当多的新就业机会。通过这些产业创新,填补了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失业。

  在新的产业中,德国的企业都应用了高端的技术,德国是世界先进技术的领跑者。能源、新能源、生物能源、低碳经济、汽车制造、资源有效利用的机器制造等领域的发展,都在德国原有岗位裁员的同时,帮助德国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同时,德国工资的上涨与生产率的提高相比,相对缓慢,这使得德国在生产成本上,有很大竞争优势。

  此外,如果看德国生产的产品类别情况,你会发现德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恰是新兴市场国家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产业时所需的。德国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品的最大生产国,也为传统产业提供大量的资本产品,这是为何中国在五到十年前,是德国的第10~12 名的出口国,而现在是德国的第三大出口国。

  德国一直维护制造业地位

  日报:你认为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经济具有某种独特性吗?

  罗兰·贝格:我认为有的,而且这种独特性是德国经济目前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制造业而言,德国的制造业产业占GDP的22.4%,发达国家里只有日本有类似的比率,其他发达国家比率都很低,他们倾向于服务业或者金融业导向的经济。

  德国经济的一个特点,是能够让德国经济提供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这也是德国经济得以稳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德国经济和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比如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相比更有竞争力的原因。

  此外,德国劳工受教育程度高,他们非常有创造性、自律、技术好。他们可以提供国际市场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跟中国一样,德国也是一个高存款储蓄率的国家,这避免了过度的私人债务和公共债务,因此在欧债危机中,德国比其他国家的情况要好得多。

  传统储蓄银行是德国的优势

  日报:有人说,德国的银行系统、金融系统的竞争力,无法跟德国的制造业相媲美,你同意吗?

  罗兰·贝格:德国并不是一个非常受金融驱动的国家,金融化不深,他们并不那么追求金钱,他们不是投机者。德国的投资银行体系并不发达。当然,德意志银行除外,德意志银行现在在全球享有盛名,在世界银行界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德国的投资银行体系并不发达,但德国传统的公司金融业,以及零售银行业发展得非常好,也比较发达,如金融信贷方面等等。储蓄银行是德国的优势之一。在农村地区,小型到中型的储蓄银行较为发达。

  我觉得德国银行系统在德国的商业和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也许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投资银行部门,但是零售银行业和公司银行业在德国运行得很好。我们做了一些改革,在一些核心的储蓄银行中,这些改革是必须要完成的。

  总体而言,我觉得德国银行系统发展得还不错。

  德国模式七支柱

  日报:什么是德国模式?

  罗兰·贝格:德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目都比中国小很多,但是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是欧盟成员之一。德国有自己的哲理,经济危机使德国深受其害,不过现在德国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德国的竞争力也在稳步上升,排名第五。商业环境的变化也非常积极,虽然世界商业环境还未恢复,但德国的景气指数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2011年2月,德国商业景气指数达新高。

  我认为德国模式主要有七个支柱: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基于一流产品/服务的出口导向、关注利益相关方的企业治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结构改革。七大支柱支撑了德国经济模式的良好表现。

  首先,扎实、健全的制造业基础。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超过20%。高比重的制造业不仅创造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也为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奠定基础。过去的十年中,其他的工业化国家更关注服务业发展,而德国紧抓制造业,这也是德国比美国、英国、法国更具有竞争力的原因。

  其次,德国为出口大国之一。危机后德国经济的成功主要依靠出口的增长,德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德国企业重视创新,关注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因此德国制造产品非常受欢迎。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的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分别是中国、德国和美国。其中,德国出口产值占GDP高达33.6%,而中国为24.5%。

  第三,德国企业治理模式。德国企业治理模式不同于美国,美国公司的目标是股东利益,而德国公司的首要目标是为利益相关方谋利。德国法律要求,企业需要照顾到社会利益。不仅法律上,出于文化理念,德国企业更倾向于长远利益,兼顾股东、雇员、社会的利益,更体现欧洲大陆国家的特点。德国的这种公司治理模式有其优点。过去的十年中,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削减了竞争力。由于重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共识,德国劳工成本保持平稳,保持德国的竞争力。当然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非常重视管理层和职工间的和谐和共识。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德国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它们中很多有着百年历史,有的是非常小的家族企业,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龙头企业。这也是德国经济具有活力的原因之一。它们都具有长远视角,重视技术创新、顾客需求、产品质量。德国1000多家的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遥遥领先,创造巨大的出口价值。

  第五,高素质的劳动力。与其他国家一样,德国也有高中、大学等教育体制,德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建立起特殊的培训机制来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在学校和公司受训,通过类似于学徒制的模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想效仿,不过这种模式跟德国国情,以及德国企业管理层和劳工之间和谐的关系治理有关,照搬不一定能行得通。

  第六,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投资和财富创造的基础。德国拥有世界第三的公路网络,13个国际机场,3个主要港口和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口。这一点中国和德国政府有共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对此,我百分之百赞同中国政府的政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道路、铁路、高铁、机场等等。如果去中国任何一个省的机场,中国各个省的机场,其实都非常干净、非常高效,比印度孟买、比美国很多机场都要好。我本人赞成中国政府加大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德国在这方面有一个共同点,这也是德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坚持结构改革。十年前德国经济不好,可谓是欧洲的病夫,施罗德总理当政期间提出“2010年日程”开始改革进程,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取得成效,默克尔继续推进此项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也能够保证社会的民生、福祉。比如刚才讲到,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德国的失业率还是呈下降的趋势,德国大幅度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加了投资,德国改造了医疗体系,并且大幅度减少了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这些改革措施大大提升了德国经济的竞争力。

  我想以上这七个原因,是使得德国经济如此具有竞争力的原因。

  日报:你觉得德国模式得以持续的原因是什么?

  罗兰·贝格: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意思就是,一方面保持着资本主义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另一方面也确保社会的平等。比如财富分配机制要有效,确保贫富差距不要太大,社保体系健全,医保、失业救济、养老金等方面都要大力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德国模式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总结起来就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性同时,要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缩小贫富差距。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报:你提到的德国经济七大支柱,对中国来讲,你认为哪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

  罗兰·贝格:我认为它们都很重要。

  首先,中国要大力建设工业部门,你看到,需要创立一些中小企业,让它们成功发展。中国也需要有强大的工业部门。中国也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对此中德的发展情况应该是相似的。

  其次,我认为中国还需要加大在教育上的投资,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需要对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特别是对劳动力人口,加大教育投入,来提升他们的素质。

  第三点,我觉得中国跟德国一样,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此外,我认为德国做得比较好的是社会凝聚力方面,德国的社会贫富差距很小。中国新的“五年规划”,缩小贫富差距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我确信中国在这方面会做得很好,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对国家未来经济的稳定,同时也对政治的稳定都有好处。

  在企业层面,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可以不要太关注利润,德国的企业并不是那么的利润至上,它们是顾客导向,其次是关注雇员的要求,第三是关注产品的质量,第四是关注创新,如果能把这四项处理好,那么企业的利润也就顺理成章地会很不错了。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在做房地产投资,要记住的是,投机并不是财富的主要来源,要想长期一直能够有良好的经营利润,那就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创新、客户导向和生产优良的产品。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