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苏伟:多项举措落实控制排放目标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杨海霞
2011年04月14日16:08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

  一方面要将“十二五”确定的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另一方面,要研究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途径,探索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为落实中央确定的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时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相关落实政策。他表示,相关政策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推动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将“十二五”确定的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测算制定年度碳强度计划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研究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途径,探索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之一——清洁发展机制(CDM)在中国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我国政府已批准了1847个CDM项目,其中已经有1186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世界注册项目总数的42.7%,已注册项目预计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年签发量约2.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世界总量的62.4%。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苏伟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支持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研究制定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

  分解指标,建立长效机制

  加快推动形成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效机制,特别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中国投资》:国家发改委将采取何种措施分解落实“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苏伟:“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下降的约束性指标。为确保这一目标实现,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将目标分解落实到省(区、市)的方案,并征求了各地区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将在考虑各地区意见的基础上,于全国人代会后正式下达。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还起草了《碳强度下降指标考核评估办法》,并将征求各部门各地方意见。各地应根据国家分解方案的要求,采取经济、法律、科技等各种手段,推动“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实现。此外,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重点行业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排放较高的企业,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标准,制定企业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目标。

  《中国投资》:在鼓励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国家发改委有何进一步的政策措施?

  苏伟: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后国家发改委将加快推动形成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效机制,特别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探索建立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单纯靠行政手段逐渐向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转化。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加强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交易机制研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尽快出台《自愿碳排放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保证自愿减排市场的公开、公正和透明,提高企业参与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设置总量控制目标,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为建立全国交易市场积累经验。开展重点行业典型产品及重点减排项目低碳认证制度的研究。建立多元化的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产业发展领域。

  推进低碳试点工作

  要把分解落实碳强度下降指标作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中国投资》:去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5省8市率先开展低碳试点,您能否介绍一下最新进展?

  苏伟:低碳试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国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经验的有效途径。去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5省8市率先开展低碳试点,今后还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地方和园区扩大试点。

  主要的工作有几项,一是组织落实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多次修改,已基本成熟,在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国家发改委将尽快按照程序批复。二是落实好碳强度下降指标。我们要把分解落实碳强度下降指标作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组织安排碳强度指标在省、市内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分解,并因地制宜制定碳强度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市可选择部分地区或行业试行碳排放总量控制,探索总量控制下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国家发改委将针对试点省市碳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试行年度考核。三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推动试点地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形成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四是做好经验交流和培训工作。及时总结试点地区的成熟做法和有益经验,广泛开展试点地区之间以及试点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活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积极适应气候变化

  《中国投资》: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国家发改委将有哪些举措?

  苏伟:适应气候变化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有利于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对于减轻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紧密结合相关领域的已有部署,充分考虑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态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系统在适应方面主要是做好规划,完善有关政策。在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将组织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明确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方针、原则、目标和重点任务。2010年国家发改委利用国际合作项目,支持宁夏、内蒙古、广东开展了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年国家发改委还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继续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项目。

  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中国投资》:您能否介绍一下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情况?

  苏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清单可以识别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了解各部门排放现状,预测未来减排潜力,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降低碳排放。去年国家发改委以编制国家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经验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3期专题培训为基础,编写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经过几轮讨论,目前已基本成熟,近期国家发改委将发给各地作为工作参考。今年工作的重点是:一方面组织完成我国第2次国家信息通报的编写,经报国务院批准后提交给公约秘书处,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提交国家信息通报的义务;另一方面,结合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加速培养专业人员,切实提高地方和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能力,加强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能源、工业、农业、林业等方面统计、调查工作,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中国投资》:您认为应当如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苏伟:除了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我们还要与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务实合作。要加强与联合国、世行、亚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多边机构的合作,建立资金、技术转让和人才引进等机制,构建国际合作平台。要加强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务实合作。要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和其他易受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合作有序、健康发展。继续支持地方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帮助符合条件的地方申请国际合作项目。

  气候变化对外合作不仅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2011年国家发改委将继续组织地方同志赴国外学习交流,加强国内外地方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合作领域,充实国际合作内容,丰富国际合作成果。各地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能力,做好项目储备和人才储备,也要总结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好的经验和典型案例,实现对外合作中的双向互动、互利共赢。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