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查出20多家商场存在“虚高原价再打折”的虚假促销行为后,发改委联合中消协日前发出通知,要求本月起在全国百货商场推进明码实价。据悉,上海部分百货商场已试点实行不打折的“实价销售”,原来“折、送、减”标志已几乎绝迹。
那么,不折打“实价销售”在广州百货商场是否可行呢?记者连续几个周末走访发现,广州各大百货商场以往疯狂的“满减、满送”等促销活动似乎有所收敛,大部分商场周末只进行会员折扣促销。一些商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对“原价”、“特价”等字眼也讳莫如深,均称严格按物价部门相关规定实行。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一刀切要求百货实行“实价销售”有难度,这样不仅限制了百货的自主经营权,也抹杀了百货的经营特色。
广州百货打折优惠“遮遮掩掩”
据悉,国家发改委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巡查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部分大型商场发现,部分商场存在优惠折扣价高于原价、返券促销价高于原价等“虚构原价”行为,并对这些商场每家处以50万元罚款。随后,发改委联合中消协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百货商场推进明码实价销售。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大部分商场原来在换季时频频开打的“满多少送多少、满多少减多少”、“换季清货全场打折”等促销广告牌已不多见。上周末,记者在天河城百货三楼女装区逛一圈,几乎找不到任何折扣标签,而以往这个时候,换季的春装早就挂上了各种折扣标签了,即使是刚刚上市的夏装,也普遍有8~9折的优惠。不过,虽然折扣标签少了,但不少品牌服装营业员仍向记者表示,可以给出金卡会员折扣8.5折,或者是新品9折等;另外,在童装区多数专柜则挂出5~8折的促销牌。
随后,记者辗转到天河又一城及北京路一带的临街铺,发现这里小档口的“全场五折最后三天”、“原价199元现价99元”等折扣牌比比皆是。
多家百货商场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发改委或物价部门取消折扣实价销售的通知。“商场的价格都是输入电脑的,不能轻易改动。而且很多品牌都是全国连锁,统一价格,不存在虚高原价的问题。”广州友谊集团副总经理江国源表示。
多数“原价”触碰“7天警戒线”
据悉,此前多家百货被国家发改委开出罚单,多数栽在“原价”身上。发改委开罚依据是《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中规定:所谓“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7日内,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商家想打折,不能以商品吊牌上的建议零售价为准,而要以降价前七日内的最低交易价为基准。
而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商场中的“原价”大多都是按吊牌标价执行,在实际经营中,此条款也是商家最容易触碰到的“雷区”。美东百货董事长谢仕平表示,要完全满足“七日”的条件,似乎很难实现。他举例称,比如百货在5月1日~3日开展黄金周促销活动,某品牌服装8折优惠,之后恢复原价,4天后又开展母亲节促销活动,推出7折优惠。根据法规,该品牌服装合规的做法是8折基础上打7折,应该是5.6折,但实际很多超市只是按服装标签上的零售价打7折执行,这样就属于“虚假优惠折价”。
为此,谢仕平认为,“7天警戒线”条款可操作性不强,消费者也不可能每买一件商品就去查其7天内的交易原价,而一些街边小店更是无从查起。“事实上,政府只要做好监管和处罚就可以,商家确实存在虚高原价后再打折现象的,就应该重罚。”
若实价销售 原价可能下调40%
如今消费者常常抱怨商品定价过高,但很多企业在定价时也很无奈:不给折扣消费者就不肯购买,觉得原价不划算。为了吸引消费者,企业只能将出厂价格提高,并在一上市的时候就给出折扣。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场的折扣也越打越大。从最初的“满200元减20元”,到现在的“满200元减199元”。按照正常的毛利来计算,品牌商根本承受不起这样高的折扣,只能通过提高“原价”来抵销折扣,最终造成了商品价格的虚高。
曾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以目前商场的促销力度推算,如果不打折“实价销售”,只推行一年两次的“折扣季”,那百货店里的商品售价会下调30%~40%。
专家观点
一刀切实行实价销售有难度
在监管部门对“虚假打折”的严打和曝光之下,一些商场开始回归实价销售的“老路”。不过,有专家指出,政府一刀切要求百货实行一个标价签的“实价销售”有难度。
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政府不应过多干涉市场行为,只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监管二是执行。如果有证据指明商家是虚高原价再打折,那就要重罚。职能部门过多地干涉市场会抹杀百货的经营特色。
他指出,上海实行百货店“实价销售”有一个前提,就是由物价部门牵头,上海区域内所有货品的原价全部下调。单靠一家商场推行实价销售难度很大,这会导致价格体系的紊乱。
广州市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彭强则认为,可以学习香港的百货商场,只在一年两次的打折季才会推出深度折扣,每年定在圣诞节、元旦节前后秋冬换季和6~7月的春夏换季,这样可以防止商家以“全年都在促销”的手段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