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房企A股上市依然悲催 多家房企买壳遭“卡壳”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06月09日16:19
  早在2010年8月,证监会便对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申请采取“一刀切”的全面关停措施。然而今年5月27日,重庆地产龙头企业金科集团却高调宣布成功借壳上市。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4月份以来,包括金科集团在内,共有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宁波银亿控股三家房企成功借 壳上市。难道上市融资的大门又一次为房企敞开?

  三家房企借壳上市获批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国十条”),明确要求“证监部门暂停批准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证监会随后对市场公告,暂缓受理房地产企业重组申请。

  然而,时隔半年左右,今年4月19日,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借壳S*ST圣方获证监会批准;5月12日证监会批准银亿控股重组S*ST兰光;5月27日证监会核准ST东源以新增9.08亿股吸收合并重庆金科集团。

  在证监会与国土部严控房企上市的背景下,三家房企竟然在一个多月内的时间同时获批借壳上市。这不禁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费解,难道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闸门被悄然打开了?

  借壳成功是“遗留问题”

  对于三家房企借壳成功,业内盛传各种说法,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近日公开解释,“这些房企成功借壳上市,都是在"限制令"出台前已经受理的房地产类并购重组申请,自去年8月以来证监会没有受理新的房地产企业重组申请”。

  “这三家房企上市仅是证监会处理此前房企上市申请的遗留问题。”平安某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便与S*ST圣方进行接触,而金科也是在2009年上半年便与ST东源制定了借壳上市的方案。可以说,目前三家成功借壳上市的房企没有一家是在国土部与证监会携手严控房企上市之后的事。

  “自2010年以来,国土部联合证监会一直对房企上市进行"打压"的态势,房企上市大门重开的说法仅因几家房企借壳上市成功不太准确”。他表示。

  多家房企买壳遭“卡壳”

  对于“限制令”实施后的房企的借壳上市图谋,证监会丝毫没有松懈。

  5月30日,就在金科集团宣布成功借壳上市不到3天的时间内,ST德棉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山东德棉集团决定终止与上海爱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11月签署的关于转让公司部分股份的协议。德棉集团拟再次公开征集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国有股8851.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0.29%。

  根据原重组方案,爱家控股以5.2亿元受让德棉集团持有的公司5270万股股权,同时德棉集团以3.5亿元收购公司棉纺织全部资产、负债,公司以现金和新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爱家控股持有的上海爱家豪庭房地产集团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ST德棉主业将由纺织转型为房地产。但由于证监会暂停房产企业借壳上市审批,公司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一直未取得证监会批准,只能终止原重组方案。

  相关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包括ST德棉、ST国祥ST百科、ST二纺、ST嘉瑞、ST商务、ST白猫等多家欲转身房地产的公司重组案在监管层面卡壳。除此之外,如*ST钛白*ST远东ST琼花*ST吉药拟转型房地产企业的计划也相继终止。

  终止的原因则很多是因为“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一直在进行中,此次涉及房地产行业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不具备实施的基础”。

  “曲线上市”亦难逃监管

  “目前,房企上市无论以借壳或者直接上市,都必须由证监会会同国土资源部对公司进行核查,核查后不存在土地闲置和炒地行为的公司才能进行到证监会正常的审批过程。”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对于目前的房企来说,符合上述条件的房企少之又少,因此,房企上市“只可远观”。

  不能借壳也不能直接上市,那么成立以非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曲线上市进行融资是否能成功?答案也是否定的。

  这位证券分析师举例说,如果一家房地产公司成立一家食品公司,并借助食品公司的名义上市,从目前政策角度来看是可行的。但公司一旦上市,任何再融资行为一样要受到证监会以及国土部的联合监控。也就是说,只要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中包括了地产业务,今后的各种融资举动就要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

  “自今年以来,各大上市公司掀起了一阵剥离地产业务的"风波"。全国各地的上市企业似乎都在把地产这块烫手的山芋尽快抛出去。中国高科高新发展等上市企业都已发布公告表明要出售旗下地产项目或相关业务。”这位人士表示,目前上市企业唯恐怕自己的地产业务阻碍了公司融资与重组。可以说,即便还有房地产公司目前想要借道上市,也要好好掂量掂量融资成本了。”(记者徐楠)

  ·新闻延展·

  200多家中小房企被挤出市场

  房企上市目前似乎成为了一条“死胡同”,中小房企的资金问题又将怎样解决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5月,国内共有50多宗房企并购案例的发生。

  北京虎杰投资机构分析师张寅认为,目前市场上有土地和项目的中小企业开发商已经不到10%,市场上经营性现金流减少,而活跃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已经从2007年的500多家,缩减到去年不到300家,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部分开发商在土地和项目上资金开发能力的缺失。

  张寅表示,在每一轮宏观调控过后,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份额都会出现一定增长。“招保万金”四家房地产企业,2010年的市场占有率已由2009年的3.16%上升至4.13%。今年以来,尽管在政策的严厉打压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大型房企的销售额和营业额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浮动,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显示,销售成绩仍然较好,万科的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的1%提高到现在的5%,由此也可以看出被挤出市场的还是一些中小房企。

  作者:徐楠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