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中国574家公司发行估值监控报告 询价机构代表谁

来源:理财周报 作者:汪江涛 谭婷 钱文俊
2011年06月20日06:21

  炼狱淬火,财富光耀。

  从企业改制胎动,到披着光环IPO,中国的财富效应从来边际递增。也正因于此,一些悸动的、羡慕的、阴谋的、欺骗的不和谐音,越放越大。

  如果我们足够尊重历史并且希冀未来,我们一定愿意全面检视和思考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A股的发行和

交易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组让你吃惊的数据

  从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板迄今的19个月,共有574家公司上市。其间394个交易日,平均每交易日诞生1.5家公司;

  574家公司合计募集7457亿元,平均每家募集10亿元。其中的522家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2010年平均净利润仅1.03亿元,募集资金相当于净利润的12.57倍;

  65家券商参与保荐承销,赚取保荐承销费27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4868万元,占到201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净利润的48%;

  574家公司中,新研股份创下最高150倍的发行PE,超过100倍PE的多达18家。平均发行PE为57倍,是今年6月14日深市全部公司平均PE的183%,是中小板平均PE的162%,是创业板平均PE的136%。

  发行人与承销商“二人转”

  现行定价机制下,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额的“三高”问题难解。而在利益驱动之下,觊觎高保荐承销费的券商,更与发行人同船共渡。作为卖方承销商的《价值投资分析报告》,充分展现了双方利益合谋的行径。

  本报统计,截至6月14日今年发行的148家公司中,仅10家公司的最终发行价超出承销商估值区间上限,38家发行价落在承销商估值区间。多达120家公司发行价低于承销商估值中位数。有97家公司发行价低于承销商估值下限,平均折价率高达41%。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比如东吴证券保荐的电科院,东吴给出106.5-132.7元估值,最终发行价76元偏离估值下限近30%。比如创业板高价股宁基股份,100个配售对象给出的113个报价,有效报价仅38个,平均数81元大幅落后于最终发行价86元。发行人和承销商民生证券,无视买方利益高定价的恶果是:宁基股份上市首日便跌去10%,目前仍较发行价缩水16.49%。

  ?a href="https://q.stock.sohu.com/cn/601988/index.shtml" target=_blank>中行鹿煞⑿校且桓鲂姓⒍系氖谐 F胀ㄍ蹲收呤切鹿杉鄹竦谋欢邮芊剑跋觳涣硕邸F胀ㄍ蹲收叩亩垡庠福貌坏奖泶铮堑谋壑荒懿握胀卵刍谷范ǖ募鄹瘛I旯褐靼骞善笔保荒芤猿醪窖矍涞纳舷薇邸?/p>

  我们不怀疑,创业企业家群体通过公开发股,让社会共享增值财富的意愿。但如何有效吸收和增强普通投资者的定价意愿,让更多投资者共享资本创造,当是接下来改革所必须考虑的。

  2009年6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改革启动。 2010年11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外界称之“第二阶段发行改革”。新股改革原则是,“促进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注重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等市场主体归位尽责,重视中小投资人的参与意愿。”

  令人遗憾的是,新股发行市场约束机制至今没有完全建立,所谓“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的“三位一体”,仍然是发行人与承销商的“二人转”游戏。

  询价机构代表谁?

  制度设计缺陷下的新股询价,已经演变成“打折专场”。沪上某券商销售负责人就直言,“现在的询价对象,已经不看公司基本面,直接按照承销商估值下限打个5折、6折。”

  最近的例子是6月9日完成网下询价金城医药,18.6元的最终发行价,几乎是承销商招商证券35.13元估值下限的一半。

  作为“第一买方”的询价机构,同时兼任定价和购买的双重职责。目前共有证券公司、基金等七类询价机构,503家机构具备询价资格。

  今年以来,仅287家机构参与过新股报价,其他216家只是围观者。本报统计,287家机构共给予148只新股公司12187个报价。公募基金参与热情最高,其次是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

  参与热情高,并不代表报价水平高。七类询价机构创下57%的总体报价无效率,当中以证券公司最高(63%)。这也充分反映出,券商互相捧场、关系报价的行为。

  沪市第一高价股华锐风电,其90元高发行价离不开证券公司的高报价。华锐初步询价区间为80-90元,华林证券给出138.68元最高价,高出询价下限58.68元。民族、华泰、东海、财富、爱建和中山等6券商力挺,均给出100元以上报价。

  150倍发行PE纪录保持者新研股份的询价过程中,不难发现基金公司哄抬价格的痕迹。新研股份最终发行价69.98元,基金公司报价均值73.44元,超出证券公司报价均值7.677元,超出财务公司报价均值9.15元,超出信托公司报价均值14.93元,超出QFII报价均值20.94元。

  由于利益交换行为主体、利益关系程度不同,股票询价过程机构借机拆台、倾轧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比如东方证券保荐的天瑞仪器,发行价65元,新华信托给予85元最高价,招商证券给予35元最低价,两者相差整整50元。再如海通证券保荐的国电清新,发行价45元,中原信托给予67.5元最高价,而中国人寿资管给予17.6元最低价,相差也近50元。

  关系亲近或者疏远?受托资产还是自营账户打新?询价机构的报价行为,受到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如何尽快扩大询价机构范围,从制度上加大询价机构职责,都是下一步改革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二级市场“破发潮”的倒逼下,万安科技由于询价对象不足而中止发行的事件出现。最近一个月,由于破发压力巨大,不少询价机构已经“闭关反省”不再打新。

  期待估值理性回归

  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相互作用,一损俱损。我们认为,成熟理性的新股发行市场应该兼顾买卖双方的利益。

  我们认为,一只新股挂牌交易首日10%-15%的上涨空间,较为符合当下的市场状况。首日爆炒抑或“首日套”,都是非理性行为的放大。

  动辄百倍发行PE的创业板股票,是非理性投资市场下的典型产物。头顶所谓“高科技”光环出世的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定价混乱、估值混乱的市场。创业板与中小板的估值、业绩对比,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创业板开板迄今共诞生574家公司,平均发行PE为66倍,高出中小板市场13倍。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平均PE为56.6倍。

  2009年12月25日,创业板第二批8家公司上市平均PE为83.6倍,这期间有金龙机电阳普医疗新宙邦发行PE破百。

  即便大盘自去年4月至7月2日2319点大跌,创业板发行市场仍非理性。此间共有25只创业板公司上市,创业板平均发行PE为65倍,高出同期中小板公司12倍。而在大盘随后的反弹中(到去年11月11日沪指3186高点),创业板发行PE也迅速反弹。

  这个阶段有46家创业板公司上市,平均发行PE为63.6倍,高出同期中小板公司13倍。其中不乏新研股份、星河生物沃森生物汤臣倍健搜于特等7家发行PE过百的公司。

  而在二级市场估值方面,创业板市场同样非理性。6月16日中小板市场的平均PE是34.13倍,而创业板市场平均PE是41.48倍。创业板市场高出7.35倍。

  业绩表现上,中小板公司去年平均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32.53%;创业板公司平均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31.2%。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及增速均不及中小板。

  如果我们认同公司业绩是整个市场的基石,那么为何在业绩落后的情况下,创业板的一、二级市场PE均高出中小板?惟一的解释是,由于首发股本规模较小,询价机构的打新成本、机会成本同样较小。创业板批量造富的背后,是畸形估值体系的支撑。

  从150倍发行PE的新研股份,到最近完成发行的22倍发行PE的金城医药,创业板发行市场估值随着交易市场的大幅调整而急速回落。

  这是估值系统的内力外泄,也算是新股发行估值理性回归前夜的“小试牛刀”吧。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