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经济学家:民营经济未来会更加难过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 舒眉
2011年06月24日10:42
  这种货币政策是有意压低资金价格,谁能够得到便宜资金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决定要素

  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就像跷跷板的两边,跷跷板效应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

  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对中央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形成约束

  针 对当前的“钱荒”与钱的“体外循环”问题,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民营经济未来会更加难过”
连平
李迅雷
李迅雷
陈志武
陈志武

  为什么中小企业更痛苦?

  南方周末:  我们的采访发现,中小企业描述现在的情况比金融海啸时更糟糕,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陈志武:  目前,一方面实行紧缩政策,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两次加息,说明经济过热,流动性供给太多;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压力特别大,资金太紧张,不是要付高利贷,就是根本借不到钱,这两者非常矛盾。原因何在?

  第一,过去三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采取一系列的救市政策,随之而来结构性的问题现在显现。

  过去三年投资导致的放贷增加太多,而且大多增加到地方政府、大中型国企上,结果就使他们所代表的国有经济流动性太泛滥。而中国社会的资金供应在一定范围内总有一个上限,国有经济多了,民营企业就少,导致目前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间出现矛盾境况。

  其次,这是民间金融长期被过度监管导致的后果。过去长期不许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现在空间虽然出现了,但各种契约保障机制和环境都没有建立起来。存在高利贷并非是民间金融本身很黑,很坏,而是整个的制度环境都不给他们足够选择和发展业务的保障空间。人都不傻,契约风险、法律风险这么高,放贷的人必然要求高回报。

  更核心的原因在于整个经济指导思想方面,还是过于偏袒国有经济,挤压民营经济。这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冰火两重天的结构性原因。

  连平:  当前稳中偏紧的经济金融环境对所有规模企业的融资都会有影响,但因承受能力较弱,小企业感受的资金压力会更明显。

  尽管直接、表面的原因是融资总量减少,但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多的还是由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因素造成的。

  一是在信贷紧缩、可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银行倾向于优先支持大型优质客户,银行从自身盈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出发,倾向于优先保证大型、优质客户的贷款需求。

  二是小企业银行信贷以外融资渠道较窄。相比之下,大企业有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租赁、信托等多种渠道。而小企业仍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

  三是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加上自身往往规模小、实力弱,银行向其提供贷款大都较为谨慎。

  考虑到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并结合近期一些宏观经济指标运行表现,诸如PMI连续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趋缓,经济增速确实正在放缓。但这是金融危机期间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逐步退出后的必然结果,也有助于防止经济运行走向通胀和过热。当然,下一步的宏观调控应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

  李迅雷:  由于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信贷规模,结果是借贷市场资金紧张,利率走高,由此产生利率体系扭曲,同样成为一种制度成本,以至于阻碍货币政策目标实现。

  可见,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浮动等都是经济发展中绕不过去的坎,如果总存有侥幸,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就能抑制通胀,长此以往,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民间借贷为何突然繁荣

  南方周末:  随着紧缩性政策持续,传统信贷在社会融资中占比不断下降,民间融资渠道不断攀升,您如何看待这一现状?这将是一种长期趋势吗?

  连平:  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就像跷跷板的两边,当信贷紧缩、正规融资渠道受阻时,民间融资渠道就会获得较快发展。因此,只要政策持续偏紧、信贷紧缩继续,民间融资就会有不错的发展势头。

  但是,企业寻求民间融资多是在信贷紧缩下的“不得已而为之”。未来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壮大还难以形成长期趋势。

  南方周末:  现在江浙民间利率已涨至历史高点,超高利率引来全民“放贷”,不仅资金从股市、楼市撤出,而且银行存款通过银信产品和委托贷款等方式流出。您如何看待?是否会有风险?

  连平:  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因为操作较为规范、监督能够基本到位,储蓄存款转向理财产品或是委托贷款的风险是基本可控的。

  而对于民间借贷来说,风险绝对不容小觑。首先,民间金融本身存在合同不完备、利率过高、抵押不完全等弊端,违约的风险较大;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约束,民间借贷容易陷入借新还旧、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面临巨额资金无法收回的局面;最后,在民间利率高企、“全民放贷”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市场会形成泡沫,类似过去的“三角债”、“四角债”,只有在利率不断上升的预期下才能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后果不堪设想。

  陈志武:  民间借贷的繁荣我认为是好现象,应该要鼓励,这样真正的让民间金融能够有更高的回报,与正规的金融形成一种竞争,结果是更多的帮助民营经济增加社会就业。央行和银监会,还有各个地方的金融办等,都应该从非常积极、正面支持的角度给民间金融平台提供更多方便和制度保障。

  被挟持的货币政策

  南方周末:  眼下这种局面,跟货币政策直接相关。货币政策过去一直被汇率问题所掣肘,现在还有哪些新的挑战?和此前相比,还有哪些调整空间?

  李迅雷  根据估算,各地区地方融资平台信贷规模上限在14.4万亿元左右。地方债务规模剧增与2009年的4万亿投资刺激政策直接有关。地方融资能力如此之强,显然超出了中央的预期。究竟有多少融资存在“虚估资产,超值抵押”现象?有多少属于地方政府的信用融资?有多少债务是为了楼堂馆所等形象工程?同时,由于抵押品很大一部分是土地和房屋,一旦地价和房价下跌,就存在抵押物价值不足的风险。

  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对中央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形成约束。比如,加息是让目前资产泡沫消退的最有力手段,但地产泡沫破灭,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这会导致债务链的断裂,最终导致银行坏账率大幅上升乃至金融危机。这就可以解释央行在采取价格型工具上一直被动和滞后的原因。

  南方周末:  可以说,和2007年相比,现在的货币政策空间更小了,不仅受到利率和汇率的掣肘,而且加息引发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链断裂也成为考虑因素?

  李迅雷:  对。非常麻烦。

  大家享受一次盛宴,盛宴以后大家都吃撑了,现在要让大家平稳下来,把一些债务清除掉那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没有更好的手段解决目前问题。这次原因是过度投资所造成的。下一阶段很难再次使用投资手段。

  目前,一些制度上面的缺陷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弊端慢慢显现出来了,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5月份当月新增外汇占款3764亿,而目前存款准备金比例已上升至21.5%,货币政策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汇流入,依然力不从心。

  中国经济正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热钱流入─被动提高存准率─市场实际利率提高─被动加息─热钱流入─人民币被动升值─更多热钱流入─被动提高存准率。

  南方周末:  这对于货币政策的执行、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陈志武:  这种货币政策是有意压低资金价格,谁能够得到便宜资金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决定要素,目前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国进民退的不断强化。

  未来几个月,民营企业受到挤压会更大,因为从操作的角度来讲,利率上调的压力会远远比存款准备金上调的压力要大很多,这样一来,货币政策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压局面会继续下去。

  第二,因为最近马云引发的关于所谓协议控制的争议,会对PE资金和外资投资,包括中国已经在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继续带来负面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基金领域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

  南方周末:  您认为现有的金融体系应该如何做出调整?

  陈志武:  最根本的就是要开放。

  管理层往往以金融风险的角度来压制民间金融,但实际上,国有银行放了那么多贷款,金融风险是以万亿为单位的。而民间金融最多就是以几十亿、百亿的规模,服务的却是几亿农民和几亿中小民营企业。无论从社会影响来看,还是从实际呆坏账带来损失的角度来看,数量级完全不一样。

  综合下来,三点意见,一方面货币政策必须在结构上做调整,更多的用利率工具,而不是用量化工具;第二,把民间金融空间进一步放大,减少对金融行业过度管制;第三,把很多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让他们退出更多的行业,更多的领域,这是问题的根本之一了,如果这一块不改变的话,国有企业在一些行业里还存在,他们必然会构成对整个经济的调整的障碍。

  连平:  建议现有的金融体系从两方面做出调整。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应主要从大力发展机制灵活的小型金融机构着手。比如,要放宽准入限制,降低小贷公司设立标准、适度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额度。

  另一方面,尝试逐步放开金融服务领域,让民间借贷成为民间合法金融机构。将民间信贷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也便于监管部门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统计监测,避免“跷跷板”效应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抵消。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