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事件

A股正显现见底信号 银行股弱市发债不足取

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周科竞
2011年06月29日09:38
  CPI6月见顶后将回落、6月底或加息25个基点、 600多家上市公司半年报增长远超历史、 国际板今年不可能推出……受多重利好消息刺激,上周上证综指出乎意料地大涨103.39点并成功站上2700点大关。本栏以为,随着上周股指长阳并成功收复2700点平台,A股短期底 部已经探明,下一步,A股将再次踏上阳关大道。不过,纵观近期A股的走势,“纠结”是其挥之不去的阴影,即将到来的牛市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向上的趋势基本已经确立。

  记得上证综指从6124点回落到1664点之际的情景,管理层推出4万亿元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之时,以太行水泥为首的水泥股群雄昂扬地引发一轮经济恢复行情,而上周水泥板块再次成为领军人物,对人气的振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次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从最超跌的板块变成近期的活跃板块和上周五的领涨板块,这也标志大盘短期底部开始出现,对市场的方向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另外,从大盘K线形态看,上证综指创出了5月27日以来的新高,并成功站上了前期平台,如果今日股指能够继续走高,那么大盘将上演逼空行情,2610点将是历史性底部。

  “6穷之月”已进尾声,“7月翻身”将要到来。同时,大盘在经历了两个多月45度角、累计400多点的下跌后,空方杀跌动能逐渐衰竭,随之而来的将是一轮比较可观的大反弹。在这里借用一下同行苏渝的观点,他认为大盘见底的理由有四: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速已达到央行预期目标,紧缩政策初见成效。通胀水平可能在6月见顶,而PMI等生产指标可能在7-8月间见底。在通胀回落的基础上,市场对进一步紧缩的预期在三季度可能得到改善。即使央行再加息,也可能是最后一加。

  其次,上证综指在2600点附近创出年内新低的同时,量能也缩至同期底部,沪市日均600亿-700亿元的成交量,接近了一年以来的 “地量”水平,“地量地价”也通常被视为行情见底的标志之一。指数调整超过两个月,从不破不立的角度讲,在大破后目前指数具备了强劲反弹条件。

  第三,从各大基金发布的数据上看,目前基金的仓位并不重,随时有加仓的可能。此外,还有消息称,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准备大举建仓,市场资金面窘境有所缓解。

  第四,长期领跌的房地产权重板块已经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房地产板块作为权重板块之一,在近期下跌调整行情中逐步企稳活跃,显然也有利于大盘的整体企稳。 当然,金融板块的低估值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各大银行股陆续圈钱,虽然这次改名叫次级债,与较早前的增发、配股、可转债好像有所区别,貌似不向股市投资者要钱,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购买次级债的资金如果不买次级债,可能就会流入股市。说到底,银行股再融资,还是从股市圈钱。

  通过银行股融资,明白了一个词叫巧立名目。曾几何时,银行股流行承诺不进行再融资,但是可巧资本充足率红线要求银行要么增加资本金,要么缩减业务。于是各大银行都想新办法,次级债这个舶来词新鲜出炉。

  其实,能够掏钱买次级债的机构,多半都和银行关系密切,在银行危难时刻,机构勇于掏钱认购,虽说认购款说不定也是找银行曲线贷款所得,但银行怎么也欠了机构一个人情。最后这些次级债总还要有个说法。本栏担心,当股市好转的时候,说不定还要向这些机构定向低价增发股票让人家得点实惠,或者将来资本充足率不再是问题时,将次级债转为可转换债券,大家皆大欢喜,最后由中小投资者买单。

  有一个问题让人很难理解,既然大银行基本属于国有,又何必弄什么次级债,直接向财政部发行新股补充资本充足率不就完了,财政部的钱给了大银行,其实还是由国家管理,不会给任何数据带来不良影响。中小投资者既不用变相掏钱,又感觉到了与财政部的荣辱与共,多么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样补充资本充足率,理论上银行股本可以无限大。

  可能有人说这其中有种种问题,但是向股市要钱就没有问题吗?现在股市已经处于极度低迷的程度,虽然近两日稍有起色,但是仍然属于久病初愈,任何形式的圈钱行为都应该暂缓。就是不为中小投资者考虑,管理层也应该让股市保持长长久久的融资功能,不要把A股弄成竭泽而渔。

  次级债这个事物,其实并不适合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弄出这么个权责存在隐患的舶来词,只为了表面上的达标,却为今后留下了麻烦。次级债可以充当股本计入资本充足率,将来若真有哪家银行经营不下去,清算下来的资金最后要先给次级债债主,中小投资者还是什么也拿不到。看起来好像次级债债主也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跟中小投资者仿佛是一头的,但是归根结底,真到“最终审判日”,还是排在咱小股民前头。倒不如干脆定向增发,大家一块当股东,要好一块好,要赔一起赔。

  本栏以为,对于中小投资者,倒也不必因银行股圈钱而对股市更加悲观,股市涨跌自有其内在规律,跌多了就会涨点,过度悲观之后也会有曙光出现。

  据报道,证监会官员表态未来十年A股IPO都将会是全球第一,给人的感觉,这是一种荣耀,是证监会的工作成绩,但是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来看,A股的IPO已经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若真要连拿十年第一,投资者的钱袋恐怕将要被掏空,这与投资者对A股市场做出的贡献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很多投资者看来,A股的IPO全球第一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伴随着A股的IPO第一,还有全球表现最差。A股的成功IPO,依托的不是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认可,不是对中国股市未来持续看好的预期,而是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对于拟上市公司的报表美化、资金支持以及大跃进式的询价。也正是如此疯狂的IPO,导致新股大面积破发,创业板指数跌破基准点位1000点,造假上市与业绩变脸频发。A股的投资者,已经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噩梦。

  现在证监会官员说这个噩梦还要持续十年之久,投资者心中真是透心凉。作为A股市场的主要贡献者,普通投资者用自己的血汗钱支撑着A股大厦,不管是谁中签买走了IPO新发行的股票,最终还是要由A股的普通投资者接盘。A股市场并没有绝对的发行失败,只要没有被证监会叫停,投资者是没办法令发行不成功的。也就是说,只要证监会愿意,新股想发多少都可以,上百元的新股不好发了,那就降低点价格,发20元附近的,又不好发了,可以发10元以下的,只要发行数量提高,融资规模不会减小,原始股东只要将股本扩大,照样能赚投资者的银子。可以这样理解,10元5斤的西红柿不好卖了,就卖2元一斤,再不行就卖2毛钱一两,这样买家觉得便宜,发行也就能够成功。

  一时的发行成功,到二级市场上却仍然要根据价值规律定位,时间一长,经过粉饰的报表得以还原,投资者忽然发现,新股上市前的高成长性根本无法延续到上市之后。海普瑞汉王科技、绿大地等诸多公司都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近两年发行的新股,根本不能用价值投资的眼光来衡量,只能以击鼓传花来看待。而对如此严重的失误,管理层却视而不见或者说是熟视无睹。

  或许A股的IPO规模真的能够领先全球十年之久,十年之后,投资者面对着A股市场上万只股票,看着几乎雷同的股价走势,上市、破发、继续下跌、交投清淡、大多数股票一天下来难以成交一笔,这样的A股市场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成熟。
(责任编辑:田瑛)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