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微创新当道!

来源:《经理人》 作者:谭绍鹏
2011年07月01日16:17

不再“唯技术论”,而是对“用户体验”给予极大关注

《经理人》杂志在做本年度企业创新调研时

发现,在庞大的企业样本数据中有相当的比例,它们的创新其实并非大跨越式的,而是一种渐进式创新。比如,三一重工学习丰田汽车深入推动“精益制造”变革、苏宁电器在ERP

系统上延伸出苏宁易购B2C、阿里巴巴设立反欺诈的“公平交易基金”,等等。

对于这种渐进式的创新,当前有一个流行的称谓叫做“微创新”。究竟怎样才能称之为微创新?微创新的核心又是什么?

绝大部分创新都是微创新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岩梅认为:“从工业史的发展来看,绝大多数创新都不是突破性的,而是渐进的。所谓‘微创新’,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告诉大众,创新大多情况下并非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创新的本质就是渐进性、累积性的。”

对于微创新的特点,朱岩梅教授强调:第一,用户—生产者关系。即企业需要关注用户的细小需求,并不断地加以改进满足之,正是在这种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使得各种创新不断涌现出来;第二,不断试错。你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一次成功,总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进行方案的修正,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其实就是创新本身的特点。”

在企业界,将微创新喊得最响的当属奇虎360董事长周鸿,他对微创新的定义是:“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能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周鸿认为互联网微创新的规律有两点:“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快速出击,不断试错。”

显然,周鸿的体会与朱岩梅教授的研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他们二者的定义出发,企业进行微创新需要关注两个核心点:观念的扭转、路径的落实。

从技术至上到用户体验至上

所谓观念的扭转就是,不再“唯技术至上论”,而是要转移到对“用户体验”的极大关注上。朱岩梅分析道:“除了少数科学推动的创新,大多都是市场和用户推动的。”

周鸿更是反问道:“你觉得苹果的iPod、iPhone还有iPad有什么高、精、尖的技术突破吗?其实没有,但苹果把现有的技术以一种新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呈现在用户面前,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Wintel(windows+intel)的全新体验。靠这个占领市场后,苹果就快速推新版本,每一个新版都有新的用户体验。”

其实,从苹果公司的研发投入来看,其每年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仅为3%,远低于因特尔、爱立信、诺基亚、微软等每年超过10%的研发投入,但是其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却把诺基亚等竞争对手击败了。所以周鸿甚至喊出了“用户体验决定成败”的口号。

即使对于360的冤家腾讯,周鸿同样不讳言后者在微创新方面的出色表现:“QQ本身就有很多微创新,比如QQ文件传输速度比MSN快,这就打动了用户的心。这一点小小的创新,让QQ不再只是一个聊天娱乐工具,也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办公工具,一下子就把很多坐办公室的人变成了QQ的用户。”

周鸿自认为360也是靠重视用户体验而崛起的,“360安全卫士从查杀流氓软件开始,也是一直在做微创新工作。查杀流氓软件就是微创新,传统安全厂商怕得罪人,不敢干,没有钱赚,不愿意干,袖手旁观看360的笑话,结果360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后来,360开始给用户电脑打补丁,这也是一个微创新,别人嘲笑我们,觉得打补丁真是不一般的傻冒,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人家都不屑于干。我们不管别人笑话,觉得打补丁、补漏洞能让用户的电脑更安全,那360就去干,不管有没有钱赚,有没有利可图。”

充分挖掘数据库资源

企业的微创新除了观念扭转问题之外,另一个就是路径落实问题。有人很自然会问:我也知道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问题是我如何去发现需求、改善体验呢?

众所周知,精准的优化与改善都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有数据积累才谈得上优化,同样的,有数据积累才谈得上微创新。有了数据才可能尽快地完成“不断试错、初步优化”的微创新过程。

目前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微创新,都是基于数据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互联网企业往往都有庞大的用户数据以及用户的使用记录,这些数据库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每个互联网企业无论是对现有产品的优化,还是对新产品的开发,无一不是在数据库数据的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数据的积累不及互联网企业那么及时、完善,但他们可以从企业的ERP系统入手进行数据挖掘,服务于企业的微创新。

以全球知名的宝马汽车为例。他们应用射频(RFID)技术,来记录所有车辆的生产、使用、报废全过程,并将相关数据传送到企业的ERP数据库中,供研发人员进行分析、优化。首先,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零部件都会被贴上一个RFID标签,这个标签会跟踪整个生产过程,并将记录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其次,在整车下线以后,每个RFID标签还会记录这辆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汽车在维修保养时记录的数据就会通过维修点的系统传输到宝马公司的数据库;最后,汽车报废以后,这辆车上的RFID标签记录的完整数据将再次传输到宝马公司的数据库。宝马公司的研发人员正是借助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对产品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与微创新。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