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理性“打新”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丁宁
2011年07月18日04:46

  在新股询价过程中,基金被看作是“弱势群体”,这并非没有道理。发行人欲圈得更多的资金,保荐机构欲获取更多的承销费用,纷纷鼓吹新股的行业地位、竞争能力、成长性等,以达到抬高新股发行价格的目的。而作为参与网下申购的基金,面对的则是新股上市后所可能出现的破

发风险。

  有基金业内人士疾呼:在市场化解决问题的前提下,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发行人和保荐机构联手忽悠的行为予以规范。无休止地掠夺二级市场投资者,必然会导致将来新股发行的困难。

  然而,基金在新股发行中并非只是扮演沉默羔羊的角色。事实上,从之前的中小板创业板新股天价发行的情况来看,基金也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助长了泡沫的产生。

  创业板诞生之初,基金众星拱月。为了确保能拿到创业板筹码,当时有的小基金公司在询价中给出的报价甚至高于最终定价的30%以上。

  如果这样的行为还能用“基金确实看好该股的成长性”来勉强解释,那么询价中故意抬高价格继而在最终交易时遁形的个案则不得不让市场对其与相关利益方的“默契”产生怀疑。有报道称,6月末某新股的网下发行结果显示,初始询价中个别基金报价“激进”,然而其在认购阶段却并未“兑现”,所提交报价低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从而退出。

  有舆论将基金“放空炮”行为的动机解读为充当相关承销商的“帮忙机构”,以拉高新股发行价。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基金在新股询价时都抱着为持有人利益负责任的态度理性报价,而不是仅仅只为了获得配售资格或者为与合作券商达成某种默契而竞相报高价,新股超过150倍发行市盈率的现象可能就不会发生。

  令人欣慰的是,基金也日益重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八菱科技因询价对象不足中止发行便是市场自由博弈的结果。有舆论对此评价:市场在出现较大偏离后自动修正,倒逼新股发行市盈率回归理性。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