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私募基金盛夏过寒冬 4只基金遭赎回致强制清盘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 骆海涛
2011年07月22日13:49
  私募基金在这个盛夏遭遇寒冬:亏损、清盘、首次出现私募新品发行失败、多家明星私募发行延期……

  过去的两年,私募基金堪称资产管理界明星他们在业绩上连年跑赢公募基金,2008—2010年连续三年资产管理行业的冠军均被阳光私募获得。公募基金里的人才, 也是“一江春水向私流”。

  在公募基金的销售踌躇不前时,私募的产品正在“大跃进”Wind统计,现在处于存续期的私募总量中超过一半都是2010年成立的。2010年一共成立了598只新产品,从年初的每月30只,一直加速到11月份的60只。

  盛世却随着A股的下跌戛然而止,私募经理们纷纷感叹现在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时刻。

在通胀的切身感受之下,投资者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沉沉地压在大盘之上。 (CFP/图)
在通胀的切身感受之下,投资者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沉沉地压在大盘之上。 (CFP/图)

  两位冠军的跌落

  “最近我每表达一次对市场的看法,都会引来一轮的质疑。现在我只好不说话了。”广东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2009年,由罗伟广主刀的新价值基金以接近192.57%的收益率荣膺当年“阳光私募冠军”,而2011年上半年却遭遇“挫折”他一直坚持看好股市的机会,但所买入的股票市值却在下跌,部分产品的累计浮亏超过20%。

  与“稳打稳扎”青睐蓝筹的公募基金所不同,罗伟广代表着许多私募的典型风格:偏激进,挖掘成长股然后集中持有。不过,自2010年末以来,小盘股相继出现大跌,让新价值基金“很受伤”。

  在罗伟广看来,要想投资者和舆论环境改变,只能等到市场回暖业绩回升之时,他觉得那个时候会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

  另一位冠军,也遭遇着同样的尴尬2010年“私募冠军”常士杉2011年4月推出的基金产品,至今三个月左右业绩跌幅超过20%。

  这是大多数私募都无法躲避的命运。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2011年前5个月,在714只有5个月以上记录的阳光私募产品中,仅有逾一成实现正收益,而跌幅超过10%的产品则超过200只。

  南方周末记者再致电另两位业绩不佳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时,一位始终无人接听,另一位则称记者“打错了”。他们集体选择了沉默。

  为什么这次这么惨

  这股寒流,与A股的下跌有关从2011年4月中旬起的两个月里,股市出现猛烈杀跌,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近15%。

  但是,这并不是私募们经历的第一次下跌:2010年上半年,A股跌幅高达27%,居全球股市跌幅榜的亚军,比2011年这波跌得更狠。

  为什么私募们2011年损失的程度甚于2010年?

  “在我身边,很多炒股的老手都被2010年末、2011年初相继出现的‘牛市信号’给骗了。” 杭州私募人士李德林说。

  从2010年末以来,在金融、地产、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大盘权重股轮动地出现放量上涨,有经验的股民都作出“牛市来了”的判断,认为这是上升行情的启动,而后来的大跌让他们都被套牢了。李德林以煤炭股龙头中国神华举例说,在3月份,该股票在底部回升的过程中,出现了单日超过20亿甚至30亿元成交额的情况,这是此前的单日成交量的几倍,甚至十倍。

  在李德林等人看来,正是因为这种信号的“误导”,让很多资深投资者“阴沟里翻船”。甚至经历此轮大跌时,仍有部分私募人士相信牛市会来。

  5、6月份,看着“跌跌不休”的股市,深圳太和资产公司投资总监王亮再也坐不住了,他想看看真实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他开始了连续一个多月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

  王亮在湖北、山东等省份看到了满负荷开工的工厂;在长三角地区见到了拿着超募资金而过着“不差钱”日子的创业板公司;他还自驾车到深圳、东莞等地观察,发现了大排长龙的货柜车等候装货。王亮的调研基本结论是:尽管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的现象,但他所接触的上市公司基本面都是良好的。

  “只是,看好个股,难敌大盘杀跌。”他不得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通胀的切身感受之下,投资者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沉沉地压在大盘之上。

  银行“反目”

  牛市一直没有来,来的反而是许多麻烦。

  最大的麻烦是银行不愿意卖基金了。

  银行一直是基金销售的主渠道,但当银行正陷入“钱荒”时,他们更希望做的,是发行理财产品,来曲线补充自己的存贷比各家商业银行都必须接受监管层关于“存贷比红线”的检阅,倘若存款少于规定水平会遭受处罚。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甚至会以风险控制为理由,来干预或影响私募的运作。“当私募业绩下滑时,银行甚至要求基金经理出面道歉。”

  按照他的理解,因为银行始终觉得客户是属于银行自己的,不是公募和私募基金的,倘若亏了钱,银行也需要维护与客户的关系。

  银行渠道不给力,阳光私募的发行一片惨淡:首只发行失败的阳光私募基金在深圳“流产”;京沪两地知名阳光私募产品乏人问津;多家银行对已经通过内部审批的阳光私募产品推迟发行甚至暂停出笼。

  深圳圆融投资执行董事冉兰的理解是:“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做股票的好时机已经“跌”出来了,却“生不逢时”地难以募资。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私募与银行在进行着交换。私募基金若要快速做大,也不得不要学会如何跟银行打交道。

  清盘无人救

  更受打击的是遭遇“清盘”。

  一般而言,阳光私募与银行、信托等机构签订了“70/80条款”:如果基金净值低于80%,将受到信托公司的风险提示;净值低于70%,则自动清盘。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2010年全年,正常到期清盘的私募基金产品为16只,非正常清盘为6只;而仅在2011年上半年,到期清盘的是11只,非正常强制清盘的已达4只。

  其中,2011年5月,鼎弘义和弘酬投资公司先后出现因产品遭客户赎回导致规模过小而被强制清盘。此外,上百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在逼近清盘红线,连业绩欠佳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也难免担心“降级”的压力。这让不少私募心生委屈。

  “假如巴菲特因为某年业绩不佳而被清盘,那巴菲特还是巴菲特吗?”一位私募人士反问。

  在“股神”巴菲特从1966年至2010年这45年的投资竞赛中,其中有14年他跑输给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尤其1999年,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亏损近20%,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近20%,即巴菲特跑输了近40%,这是他迄今最惨的一次失败。但是直到今天,他依然是“穿着泳裤”的成功投资者。

  更让私募们颇有怨言的是,公募基金面对的清盘压力要小得多。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公募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有可能被强制清盘。但一直以来,当公募产品濒临清盘时,基金公司为了顾全自身形象,动用资金对产品进行“拯救”。

  因此,至今从未发生过一只公募基金清盘退市的情况。

  对冲还有多远?

  “本来,投资者顺势做空股指期货,获得的收益可以对冲掉个股的亏损。但可惜还没完全放开。”擅长股指期货操作的李德林说。

  以往股市大跌造成投资者亏损,总有人埋怨A股市场缺乏做空的对冲工具。不过,从股指期货推出一年多的情况来看,散户投资者是“亏多赢少”。

  此前,信托产品并不允许直接参与股指期货投资,阳光私募若要使用这一对冲策略产品只能曲线进行。但最近,监管层表示《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将于近日正式出台,可能将打开私募基金们参与对冲的通道。

  不过,私募基金们的反应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认为这将有助改善阳光私募以往单边做多的模式,防范系统性风险,例如看好投资组合里的股票的同时,觉得大盘可能有风险,就可以对冲就锁定收益;另一派认为未必能降低风险,反而占用资金并损失收益。

  在德圣分析师江赛春看来,现在这一代私募基金经理,都是在近二十年来的单边多头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这些经历浸润着他们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要让他们普遍掌握对冲和做空,估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