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落地的国际板已经屡屡影响二级市场。当前,关于国际板仍然颇多争议,核心议题一是人民币资本项下管制的背景下推出国际板是否合适,二是引入国际公司是否会对A股的估值体系产生冲击。
国际板将允许外国企业发行A股,融资获得人民币资金后可以换汇汇至境外使用
,这意味着打开了一个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口子。如果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是未来改革的方向,那么借国际板作为渐进改革的一个步骤未尝不可。推出国际板与货币政策的改革未必要分出谁先谁后,两者谁先走在前面都能对另一方面有促进作用。相比而言,国际板对A股估值的冲击是更广泛的担心,与此相关的还有“外国企业圈钱说”。尽管监管层、交易所和投行多次强调国际板对A股公司治理、增加投资品种等方面的长期促进作用,但市场似乎更在乎短期的冲击。当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国际板是短期利空时,这种思维也就可能影响市场的实际表现。因此,每每国际板传出有进一步的动作,市场就风声鹤唳。
客观而言,市场供给增加势必带来一定的资金分流;国际板引入优质的跨国企业,可能会吸引部分机构投资者进行战略配置,替代部分其他投资,这就会造成结构性的估值变化,尤其是高市盈率的中小市值公司估值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从市场整体而言,A股的蓝筹股估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近,国际板公司在A股融资属于再融资性质,规模也不会太大,因而实际的冲击会远小于市场的担忧。
至于“圈钱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股市场自身的市场机制是否已经健全,市场参与者是否归位尽责、充分博弈。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国际板大的方向对,但时机可能不成熟,也是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因此他主张应先做好创业板,巩固市场化发行体制改革的成果。
回到市场方面,本周沪深两市限售股解禁规模环比下降,按照7月22日收盘价计算,两市限售股解禁总市值将为214.43亿元。在所有限售股中,中色股份(000758.SZ)的市值最大,约为60亿元。
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本周共有21家上市公司有限售股解禁,其中涉及股改限售股份解禁的有4家,涉及上市3个月后网下配售股解禁的有7家,涉及上市公司原始股份解禁的有7家,涉及机构定向增发股份解禁的有2家,涉及股权激励股份解禁上市的有1家。在所有类型的限售股中,上市一年以上公司的原始股份解禁规模最大,按照7月22日收盘价计算达到101.04亿元。
在本周限售股解禁上市的公司中,中色股份7月26日将有市值为58.97亿元的股改限售股份解禁上市。另外,恩华药业、大东南、彩虹股份等公司的限售股解禁市值也将超过20亿元。
在3个月前上市的公司中,目前仅有通达动力与森远股份的股价保持在发行价以上,其他股票均维持“破发”状态,其中4月28日在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庞大集团“破发”程度最深,目前每股30.32元的股价,较每股45元的发行价跌去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