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第三波反扑酝酿机构先知先觉 游资打法可能很猛

来源:理财周刊
2011年08月22日06:25

  理财周报记者 滑明飞/文

  上周,A股再次出现调整迹象。

  在7·23动车事故和美债问题的双重打击下,6·20以来本就脆弱的反弹再次掉头而下,8月9日一度跌破2500点。之后获得支撑,上证指数企稳攀升,但短短6个交易日后,上周三和周四重现震荡迹象。

  在全球经

济增长放缓的预期和国内通胀依然高企的利空笼罩下,A股持续面临“热点”和“钱”的双缺状态。正如多位私募界人士所说,他们在等国家出台利好政策。那么在这些消息到来之前,从市场表现看,整体机会暂时难觅,个股操作依然是市场的主流策略。

  之前两期,理财周报连续从小盘股和次新股两个角度切入市场热点,这一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超跌股上。因为在缺乏刺激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反弹,整理,再反弹,再整理的震荡行情,而每一次反弹,超跌股都会有所表现。

  超跌反弹的逻辑不仅来自当前市场,同时来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两次暴跌和两次反弹。

  超跌股的觉醒

  大盘从今年4月19日跌破3000点至6月21日反弹前,其间只短暂整理2次,其余时间都在“跌跌不休”。2个月时间,上证指数暴跌14.26%。其跌幅已超过去年11月11日之后的那轮暴跌,当时大盘下跌13.47%。

  半年多时间,两次暴跌似乎让投资者感觉回到2008年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少。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二八”转换的显现让二线蓝筹风光一时,但随着资金的撤离,撬动权重股已不那么容易。同时曾备受追捧的创业板和中小板股也在市场对“三高”的质疑中逐步打开下跌通道。创业板从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6月20日,跌幅已达35.78%,超大盘近3倍;中小板同期也下跌24.77%。

  从今年年初开始,当“十二五规划”、“两会”和年报季报释放完利好后,流动性问题、房地产调控以及突发事件成为困扰市场的主要因素,股指不断下探,资金同步撤离。“缺钱”的市场已无力关注权重股,而此时,创业板和中小板经历一轮下跌后,估值逐步回归,因此,其在缺乏市场热点和资金的情况下再次成为活跃板块。

  尽管市场认为两板仍存在泡沫,但从个股来看,已有很多高成长的股票在大震荡中出现超跌。此后的反弹始于新股,尤其是比亚迪登陆创业板成为两板股票重拾升势的加速器。此后,一批估值修复,股价跌至地板的个股如阳普医疗海兰信成飞集成合众思壮等成为补涨大军。

  而超跌的不止是两板,一部分估值本不高的权重股已没有太大的下跌空间。比如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的金融股和地产股,尽管两个板块多次扮演护盘角色,但回天乏力,估值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尽管市场有限的资金难以撬动权重股,但上周地产股已集体发威,绿江控股、中江地产更是拉上涨停板。而银行板块在这波小反弹中也上涨近3.5%。

  前两轮的超跌反弹逻辑

  打开K线图不难发现,从去年年末至今,除了此次反弹,之前已有两次。而理财周报记者通过对去年11月11日和今年4月19日之后的两轮下跌和反弹进行分析发现,超跌股是之后每次反弹的主力军。

  大盘自去年11月11日至今年1月24日下跌13.47%,而同期下跌28%以上的个股有289只,即跌幅超大盘1倍多。而在1月25日开始的反弹中,289只超跌股中有118只上涨幅度达到20%以上,远远高于大盘的11.37%涨幅。

  同样,在4月19日之后的下跌中,252只个股跌幅达28%以上,而同期大盘只下跌一半14%。6月20日,反弹开始,大盘拉升6.5%,而同期,252只超跌股中有145只涨幅翻倍至15%以上。

  从这两组数据中不难发现,超跌股反弹之势凶猛。同时,在这些反弹先锋中,高成长、低估值、小市值以及具有热点概念的个股更是先锋中的先锋。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在第一轮超跌反弹股中,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只占24.5%,甚至创业板只有一家公司在列。但在第二轮反弹中,这一比例升至近70%。

  悬殊如此之大,是因为在前一轮反弹中,两板估值仍处于不断修复期,市场也并非当前如此“缺钱”。但在6·20反弹行情中,情况正好相反,估值基本处于较低位置,同时市场有限的资金只能拉升小盘股。而这一逻辑延续至此次第三波反弹行情。

  同时在两次反弹中,如西藏发展横店东磁恒宝股份等等具有热点概念个股更是受到资金的持续追捧。并且预计季报中报有较好成绩的高成长股同样涨势喜人。

  第三波超跌反弹行情

  在经济形势依然不明确,国际环境脆弱的大背景下,市场的变数放大。因此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超跌反弹有着不同的体现,但基本逻辑相差无几。

  理财周报结合目前市场行情和前两轮反弹,从2200多家上市公司中寻找超跌股。他们一部分自4月19日以来的跌幅已超大盘一倍;另一部分它们不仅跌幅超过大盘,股价也低于去年以来大盘最低点时的水平。

  悲观者认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而乐观者则明确看多,认为压制股指主力之一高通胀一见顶,后市可期。本期,我们采访了多位业内看多的知名人士,来听听他们的逻辑。

  经历大震动的市场逐步恢复之前的平静,投资者翘首以盼的利好政策迟迟不见出台,缺乏热点的行情让场外资金依然坚持观望,而场内资金依然在旧热点中盘旋。

  但依然有主力资金已经开始行动,据各基金二季报显示,其已经开始布局超跌大盘股,如银行股浦发银行、概念股同方股份;同时,游资也开始将目光盯上了高成长、低估值、小市值超跌股。而这一逻辑与今年的第二轮反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