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事件

银行理财抢风头 基金“失宠”上市公司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9月05日10:29

  “很失望,不会再续签专户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话语中明显地流露出不满。

  在今年股市、债市双双“哑火”的大背景下,谈及公司的证券投资,多位上市公司人士或直接、或隐晦地传递出一个信息——目前基金缺乏吸引力。不仅是公募基金,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对

专户“一对一”说“不”。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保本且收益较高的银行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产品大行其道,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宠儿”。

   银行理财产品“争宠”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做证券投资不是新鲜事。WIND资讯对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的统计显示,在22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770多家公司今年上半年曾涉足证券投资,超过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这些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或去年赎回了基金。例如,华意压缩2011年半年报披露,为了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主业,该公司董事会同意子公司赎回14.85万份基金。银轮股份曾于2007年买入并长期持有某大型公司的基金,但2011年半年报并未披露其投资基金的信息。

  除了公募基金,基金专户理财也从部分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消失。万力达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购买了深圳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专户产品,初始投资资金为200万元,当年盈利约22万元,但该公司2011年半年报披露的证券投资中已无该专户产品。耀皮玻璃2011年半年报也显示,该公司曾委托南方某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一个1.5亿元的“一对一”专户,但该专户在今年5月到期后并未续约。

  半年报显示,虽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2011年上半年买入基金产品,但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对基金的态度可谓“尽量回避”,不论是风险相对较高的偏股基金,还是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流动性好、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往曾颇受上市公司青睐,但今年上半年被不少上市公司“抛弃”。例如,兴业证券去年年底持有9只货币基金,而今年6月底仅持有两只。海通证券去年年底所持账面价值最大的前十只证券中有3只货币市场基金,但在今年6月底,前十大证券中没有一只货币市场基金。

  与基金遭受冷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异常火爆,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宠儿”。这从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理财公告即可见一斑。以“银行理财”为关键词检索深交所公告,结果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共发布22条有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去年同期仅为7条。

  “我们不买股票,也不碰基金,只是在董事会的授权下,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是保本保收益的。”多家上市公司的证券事务代表和董秘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有严格的要求,所在公司在证券投资上一直比较谨慎。某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明确表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只会考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理财产品。

  基金为何“失宠”

  上市公司回避基金的一大原因是上半年股市和债市行情不好,许多基金都是负收益。分析人士认为,基金的业绩严重依赖基础市场行情表现,但很多上市公司希望实现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一种理财产品的表现不好,自然会考虑选择其他产品。

  上市公司对基金的不满,还来源于基金公司投资操作未“照章办事”。“我们对他们很失望。”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的话语中带有不满。“当初在做宣传的时候,他们标榜要根据客户的风险和收益偏好来操作,约定做绝对收益,要在稳健的基础上谋求收益。但实际上,明明大家都觉得该减仓的时候他们不减仓,说很快就要涨起来了。专户不按照最初的思路做,你也没办法,最后亏了一点钱,所以到期后我们就停掉了。在目前这个市场形势下,我们也不想再开新专户。”

  对于注重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上市公司而言,货币市场基金本应是不错的投资品种。今年央行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水平的提高为货币市场基金获取更高收益提供了可能。但即便如此,不少上市公司依然将资金抽离货币市场基金,转而投向银行理财产品。例如,中工国际过去曾青睐货币市场基金,但该公司2010年年报表示,当年赎回了全部货币市场基金,当年底持有两只银行理财产品。201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该公司仍然未持有货币市场基金,全部证券投资是7只银行理财产品。

  “主要还是综合安全性和收益性来考虑。我们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保本保收益的,收益率比货币市场基金高,期限也不长,有利于资金周转。”多位上市公司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的优势就是在低风险的基础上能提供较高的收益。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曾投资基金,但相当部分公司是“不得已而为之”。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董秘在电话里向记者表达了“委屈”:“我们公司确实买了一只基金,但是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应银行的要求买入的。我们不想搞这些东西,还是想专注于自己的主业。”

  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表示:“买基金是和银行维持关系的一种方法,并不是我们一定要去做这个投资。如果基金有亏损,是否赎回,首先我们负责投资的人员要看市场趋势,另外也要和银行协商。”今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持有1只股票基金、1只ETF联接基金、1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和1只债券基金,四只基金报告期内均为负收益,合计亏损近70万元。另外,半年报还显示,部分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购买了今年才成立的新基金,其中有多少是“不得已而为之”有待考察。

   绝对收益或解困局

  上市公司半年报、基金季报和半年报以及上市公司人士反馈的信息,再度显示出基金业吸引力下降的处境。然而,基金业对此真的束手无策么?

  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评价代表了多位受访人士的共同想法:“股票市场行情是这个样子,大家买的股票基金能好到哪儿去?基金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正收益,老是亏钱,谁愿意把钱送过去?”

  据该财务总监介绍,自首次委托基金公司理财到今年6月底,其所在公司的专户“一对一”产品平均年收益达20%,但就是因为去年续约的产品出现了亏损,虽然亏损比例非常小,但亏损了对股东就难以交代,董事会还是决定不再续约。这印证了此前一些基金公司高管的判断:专户产品如果不能实现绝对收益,就难以获得投资者的持久关注。

  另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指出,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对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除了风险较低外,还在于能够给投资者一个比较明确的收益预期,但基金无法做到这一点,一是基础市场的波动较大,导致部分类型基金业绩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二是监管法规不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宣传或承诺预期收益。

  针对近两年备受资金追捧并成为基金业强劲对手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实现了较高的到期收益率,但其中可能存在“长债短做”的“猫儿腻”,即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保持其资产池总量稳定,通过期限错配,获取较高收益。该人士提醒说,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产品收益率,但存在投资风险,货币市场基金以前就因为这种操作吃过大亏。他预计,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盛行的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基金公司不必因为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吸走资金而烦恼,规范管理、做好业绩、提供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是基金公司与其他机构竞争的根本所在,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基金业目前依然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状态。业内人士指出,利用股指期货做对冲、套利,有助于产品实现绝对收益。目前,基金专户理财参与股指期货的头寸占专户资产净值的比例没有限制,但具备相关经验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限制了这类产品的发展。在公募基金方面,按照法规要求,每日交易的股指期货合约的成交金额不能超过上一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的20%,利用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比较有限。

  不过,自去年以来,利用股指期货做对冲或套利的专户产品迅速增加,基金管理公司也在积极储备相关人才,这表明基金管理公司已将股指期货作为改变“靠天吃饭”状态的一个突破口。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反映,在市场大幅下跌时,进行对冲操作的专户表现较为抗跌,凸显这种产品“绝对收益”的优势。对于基金业当前的困境,多家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在此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投资工具的不断丰富,基金产品会更多样化,更有吸引力,相信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广阔。(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李志)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