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靠研发促崛起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国锋
2011年10月25日00:28

  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着人类“有钱、没病”的梦想,开始引领经济增长新的10年。

  A股市场上,天价发行的股票,常与生物医药有关。比尔·盖茨说,下一代首富必定在生物技术领域诞生。海普瑞沃森生物冠昊生物的造富故事,正在印证着盖茨的预言。

 

 医药企业增长潜力不可估量。我国经济已步入平稳增长期,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社会医保覆盖率即将超过90%,从三级医院到农村基层医疗的巨大市场迅速扩容,医药需求快速释放。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也使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病迎来爆发期,随着医保报销政策的放宽,相关药品的研发、生产企业业绩必将迎来高速增长。

  但观察国内外医疗市场环境,却是冰火两重天。针对生物技术药物,世界正掀起一波加大投入、圈地研发的热潮,而国内药企却投资乏力,研发始终难有进展。究其原因,散、乱格局使然,招标压制使然,研发环境使然。

  回顾美国、日本、韩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市场尊重研发,会激发创新活力;价格管制过严,会引致惨烈整合。

  反观中国医药产业,有开放的市场、严格的管制,却仍处在原料药大国阶段。时过境迁,度过原料药、仿制药阶段的中国医药产业,终将迎来研发主导的产业发展期。当然,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面前,靠创新来实现转型,对于仍处在襁褓期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将是巨大的考验。

  但有挑战就有动力。13亿人吃药,必会吃出千亿元的企业。

  目前,发达地区和龙头药企已开始阔步革新。天津市先行设立抗癌研发专项资金,规定中标企业必须在天津落地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研发,并将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在天津市进行;恒瑞医药走向国际,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8%,在美国开始进行创新药物前期研究和规范市场的注册认证。从对本土医药产业的保护发展和国际化开拓的策略来看,二者的经验均值得称道,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星星之火”。

  6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近4万亿元的潜在市场空间,孕育着机遇,也深藏着更惨烈的竞争。冲杀在市场上的,既有尚未成熟的本土药企,也有纵横世界的跨国药企。淘汰、整合不可避免。政策对孵化、创新、投融资的鼓励和引导也就必不可少。创新不拘一格,崛起才能可期。一个规划是五年,一个新药的研发却起码要10年。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最需要长远规划和扶持的,正是生物医药产业。

  只有放下GDP思维,用长远眼光推动发展,促进行业集中度和研发效率提高,减轻环境承载压力,获得“重磅炸弹”专利,才能稳固国内市场,推进产业发展,实现“有钱、没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愿望。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