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寻找真实的成长 > 2011财新峰会最新报道

刘世锦: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

2011年11月12日10:03
来源:搜狐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来源:搜狐财经 龙天翼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来源:搜狐财经 龙天翼摄)

  11月11—12日,2011财新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寻找真实的成长。以下为搜狐财经从现场为发回的报道:

  搜狐财经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12日表示,今后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对于明年的经济增长,刘世锦认为,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滑,所以稳增长仍然是明年和今后几年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但是各级政府要避免还想保持过去的高增长思维。

  刘世锦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应该在9%以上,明年也有可能争取保持8.5%左右的增长速度。

  刘世锦表示,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低成本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转变有两大危险:一是资产泡沫,二是大的垄断的企业和大的利益集团的垄断。这两个问题在中国目前都是存在的,而且某些方面问题相当严重。

  刘世锦认为,需要解决资金和其它资源向实体经济、向创新和产业升级、向中小企业流动的问题,主要办法还是要放宽准入,尤其是要放宽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准入,鼓励和加强这些领域的竞争,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提供动力和需求的空间。

  以下为演讲全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想讲一个想法,有一个题目是这样,应对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带来的挑战。最近一段时间CPI渐渐也回落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在回落。在这个时点我们怎么看中国经济重要的前景,在这时候我们特别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眼光,就是从中国经济增长这个阶段大背景下看当前的经济形势。这样我们就要提出一个问题,目前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仅仅是在宏观紧缩政策背景之下一种周期性的回落,还是意味着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讲这个问题有一个大的背景,中国经济已经经过了30年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长时间?结合国际经验,最近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二战以后,日本、韩国、德国,还有我国台湾等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大体上都经过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指的是麦蒂森1990年的购买力元,青木昌彦先生对这方面很有研究。达到这个点的时候无一例外出现了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的幅度一般是在30-40%,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这样的变化在德国是60年代中期,在日本是70年代初期,韩国是在90年代的中后期,这个规律性是相当强的。我们算了一下中国的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时候1990年的国际元已经达到8000国际元,如果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在今后两三年的时间内我们就可能达到11000国际元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将会进入一个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这个分析可能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结论,今后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阶段的变化将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我们回头来看目前增长速度的变化,到底怎么看,它是什么性质的?是不是意味着这种增长速度的转换期已经开始了。我们感到今年大概有这么几个迹象值得关注: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在我们国家总需求结构中,消费一直相对比较稳定,进出口有比较大的或然性,带动经济高增长的主要是高投资,在投资中基础设施占30%左右,房地产占25%左右,设备投资占30%左右,这三项加起来可以解释我们过去一些年投资高增长的大概80%-85%。最近一两年发生了一个变化,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由过去的30%降到22%。其实房地产的投资如果没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跟上去的话,其实也是要下来的。而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房地产的投资如果都下来,设备投资也会下来。

  二是去年东南沿海几个大省,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GDP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来讲是排在后面的,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的投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如果说我们的经济要实现这样增长阶段的转换,东南沿海地区是发达地区,应该率先从这些地方开始,这个迹象现在已经出现了。

  三是最近大家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风险的担忧,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其实大家已经感觉到在这些领域中投资的回报可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就意味着对投资潜力已经有点怀疑了。所以我感觉到刚才讲的这几种情况,是不是说中国的增长阶段转换已经开始了,我们感到这可能是一个过程,需要若干年,这个过程有很大的可能性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如果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如何认识这个阶段,现在在认识上有一些混乱,这个问题要讲清楚。第一,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用中国人的话来讲,这是规律。从国际经验来看,如果我们能在人均11000国际元的时候,中国增长速度自然回落,实际上是一个好事情,我们顺利渡过了工业化高速增长的一个成功的标志。第二,这是潜在增长力的下降,我听说最近有些地方说是,我们进行了主动的调控,所以速度由多少降到了多少。如果你想主观调控再把它提高的时候可以吗?不可以了,因为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了。第三,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比如由10%降到未来的6%、7%。从国际范围来讲,这仍然是一个不低的速度。如果我们转入这样一个6%、7%的中速增长阶段,再保持10、20年,仍然是很好的事情,中国将会进入高收入社会。我们讲增长变化的时候,有人会感到悲观,我认为不必,实际上我们仍然有理由对中国增长的前景保持乐观。

  在这个背景下,对明年的经济增长有三点想法:第一,从国际经验来看,增长速度的下台阶有的是比较平滑的,但也有的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大的外部冲击,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滑。其实我们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我们还是要争取让台阶下的比较平滑、比较稳。所以,稳增长仍然是明年和今后几年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这里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各级政府思维方式还转不过来,还想保持过去的增长速度,过去10%多,现在掉到10%以下,不担心,还想重现往日的辉煌,思想方式转不过来,采取一些措施想把速度拉上去,但是这时候再往上拉是很难拉上去的,其实短期拉上去负面的后果会相当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在这方面实行刺激性的政策,试图把日本经济恢复到60年代那样一个高增长的平台上去,最后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泡沫,这个教训是要汲取的。二是我们进入增长转换期以后,整个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是大大增加的,有点内外冲击,有可能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会比较大幅度下滑,这种局面我们也是要避免的,因为短期内快速下滑的话将会引出不少新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感觉到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估计比今年还会有所回落,今年应该在9%以上是没有问题的,明年还是有潜力也有可能争取保持8.5%左右的增长速度。

  另外,物价的问题,目前来讲物价已经回落了,到年底水平会逐步下降的。但是中期的通胀压力仍然不能低估。因为我们目前通胀有一个特点,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推动成本上升的因素,比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升,它是趋势性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我们受管制的一些能源产品的价格需要进行调整,我们也需要给改革留出空间。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还不得不被迫提高对较高物价水平的承受能力。当然,政府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

  第二,要把防控风险放到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过去我们经常讲一句话,说中国经济的矛盾比较多,经济的不可持续,但是事实上已经持续增长了30年。有一个特点,高增长本身具有化解和吸收风险的特点,但是当高增长不可持续的时候我们将会遇到两类风险,第一类风险是过去可以包得住的风险隐患,现在包不住,会暴露出来。第二类是如果短时间内下滑的过快,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明年将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风险的防范:一是地方融资平台集中还本付息的风险;二是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往高的话,风险肯定很大,如果短时间内下滑的很快,也会有风险;三是增长放缓以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出现大面积亏损的风险。刚才卢迈秘书长已经讲了钢铁行业的情况,钢铁行业最近的情况很值得关注。已经露出苗头的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四是国际经济再次下滑对我们经济冲击的风险,9月份以后出口大幅度下滑,对我们的投资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方面的变化我们也要关注。

  第三,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这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强调通过深化改革,而且改革要加快,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什么含义呢?你要和新的增长阶段相适应。最重要的一点,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低成本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实现向创新驱动转变有两大危险:一是资产泡沫,二是大的垄断的企业和大的利益集团的垄断。这两个问题在中国目前都是存在的,而且某些方面问题相当严重。所以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这里面问题很复杂,我没有时间展开说,我想我们有一个重点,需要解决资金和其它资源向实体经济、向创新和产业升级、向中小企业流动的问题,主要的办法可能是一个老办法,还是要放宽准入,尤其是要放宽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准入,鼓励和加强这些领域的竞争,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提供动力和需求的空间。谢谢。

(责任编辑:刘玉洲)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