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寻找真实的成长 > 2011财新峰会最新报道

杨凯生:中国银行业要走多元化创新的道路

2011年11月12日15:47
来源:搜狐财经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11月11—12日,2011财新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寻找真实的成长。以下为搜狐财经从现场为发回的报道:

    搜狐财经讯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12日表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实际上是银行对的实体经济运行的支撑能力会受到挑战、受到约束。要么我们放宽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这显然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这是一种国际上的游戏规则。

    杨凯生强调中国金融也必须走创新的道路,但是也要加强监管。他觉得前些年金融创新这个概念确实被滥用了,好像任何一个世界只要存在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可以投资,可以交易,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在这个观念成为主流观点的同时,要警惕停止金融创新所可能酿成的后果,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新兴经济体,尤其要注意,本来金融市场发育就不够,本来实体经济的运行就需要金融给它更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创新不足,无论从宏观、中观或者是微观上都有可能带来风险。

    以下杨凯生发言实录:

    杨凯生:刚才主持人史美伦女士讲到金融格局的时候谈到了创新的问题,她尖锐的问到创新在当前的形势下还应不应该继续,我想从这个话题谈我的一个观点,要警惕停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自从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各国的政治家、世界金融组织,各国监管当局和经济学者,包括银行家都比较清醒的认识到,过渡的金融创新。创新这个概念的滥用,以及对创新活动缺乏监管所可能带来的后果,现在通过的一系列新的规则,包括“巴塞尔III”,包括现在新出来的全球系统性银行的概念等等,无不都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来的。我赞成,我觉得前些年金融创新这个概念确实被滥用了,好像任何一个世界只要存在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可以投资,可以交易,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在这个观念成为主流观点的同时,要警惕停止金融创新所可能酿成的后果,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新兴经济体,尤其要注意,本来金融市场发育就不够,本来实体经济的运行就需要金融给它更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创新不足,无论从宏观、中观或者是微观上都有可能带来风险。

  宏观上,拿中国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是间接融资为主,前两年我们曾经说过直接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了,所以要引入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概念,不能单单谈银行贷款,这个说法是对的。今年以来大家已经明显的感觉到,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下降,这当然和市场表现有关系。我更想说的是,我们要注意,有些表现上看上去似乎是直接融资活动,实际上是间接融资。比如大家看到比较多的,企业前一段时间发行中期票据,发行短期融资券,这些都是统计在直接融资活动中的,我这里有几个数据,我们看看值得注意的地方。

    到今年十月末,短期融资券和融资融券分别是5900亿元和1848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52%,中期票据的62%实际上都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商业银行除了对实体经济运行直接发放贷款以外,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长度一半以上都是在银行手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直接融资的比例太低。实体经济的运行全部依赖银行这个体系,这是健康的吗?这有没有可能酝酿系统性的风险,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创新还不足,我们企业的融资工具还太少,我们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还不高,这方面我们不加快的话会有系统性的风险,这是从宏观层面来说。

  中观上,我们希望实体经济的运行希望银行给更多的贷款,由于创新不足,银行这些贷款发放出去之后,都需要一直持有到期,因为我们的创新不足,所以中国的贷款缺乏二级市场,无论是贷款正面化的市场,还是贷款直接转让的市场是相当缺乏的。由于我们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每年实体经济的运行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希望我们的GDP能够有7%、8%,甚至8%以上的增长,显而易见,每年银行的信贷应该保持适当的增长。如果贷款是必须持有到期的,是无法交易的,就意味着银行贷款总量每年都必须以一个相当的速度在增加。

    由此可见,所谓银行的贷存比,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带来的结果是,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实际上是银行对的实体经济运行的支撑能力会受到挑战、受到约束。要么我们放宽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这显然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这是一种国际上的游戏规则,除非我们在制定这些规则的时候发表了我们的意见,认为对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就像气候问题、环保问题一样,应该共同带有差异,但是显然我们看到,在金融监管规则中,特别是对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当中并没有这样的规则,为了不使中国银行失去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必要的支撑能力,金融创新,使银行的贷款可以转让,可以交易,恐怕是金融创新必须的一个课题,否则也会带来一种风险。

  微观上,从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我们现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偏少,我们曾经分析过,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大的业务种类,小产品不算,从大的种类来说商业银行涉足20多种业务,中国银行大体涉足十类项,实际上中国银行业主要盈利还是来自于存贷利差,这一点大家是知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刚才说到前面的格局如果发生变化的话,中国的银行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话,中国银行业自身业务的创新多元化,可能也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就是我今天的基本观点,在强调创新过渡可能带来风险,必须加强监管的同时,要高度警惕,停止创新,停止改革所可能带来的风险,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