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无力还债 为啥宁愿跑路不申请破产

2011年11月14日11:25
来源:重庆商报
无力还债 为啥宁愿跑路不申请破产

  近段时间,因地下金融链断裂,导致温州频繁曝出老板“跑路”,引发了全国关注。背后让人不得不深思的是,中小企业为何跑路成风?为何不选择合法退出的渠道?

  本期老板下午茶邀请到了四位重庆的中小企业老板,他们分别来自建筑、餐饮、物流、汽摩行业,他们讲述自己遇到过的“跑路事件”,并且畅谈对温州事件的看法。

  病症 跑路频现 老板蒸发前无征兆

  重庆商报:最近因资金链断裂,温州老板跑路消息,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各位老板身边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黄祖仁:我经商已经有40多年。在商界,尤其是中国的商界,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并不是稀奇。但是如果大规模出现,那就不正常了。

  巨成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地产、建筑板块,这两年,这些行业大起大落,可以说造就了数以万计的身家千万的老板,但也没少让这些老板落荒而逃。

  我遇到的最近一起是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业迅速陷入萧条。当时四公里这边就有一个建筑老板,企业不大,最初为了揽工程借下了高利贷,谁知金融危机一来,房子修好了,但开发商拿不出工程款,就开始拖,借了高利贷,经得起拖吗?这口气没顺得过,跑了。

  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货款没有追回。因为跑之前,他还欠着我们的货款。这100万到现在都没要得回来,老板的影子都找不着。还好当时我们公司内部资金还算稳定,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如果换成了小企业,那肯定是一张多米诺骨牌。

  颜志洪:餐饮行业应该是各个行业中资金状况最好的吧,虽然也时不时有老板跑路的传闻。譬如说,我就遇到家具供应商收款后跑路的事情,因为在这背后并没有太复杂的债务牵扯,破坏力通常有限。

  朱向阳:今年摩托车市场萎缩,银根收紧,部分经销商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这些资金难回收,我了解到的同行,已经有七八亿元货款没有收回,虽账上看来,企业仍有销售收入,但是事实上钱没进账,现在已经是恶性循环。

  尽管如此,在重庆的汽摩行业里,我还没有遇到过跑路的,做不下去的就让其他企业兼并。

  张建林:对于小企业的老板来说,跑路的成本其实很低的,甚至是一个首选的方案。

  前几年,物流行业还普遍不规范,有很多代理公司,他们把货从商家那收上来,然后交给物流企业运输。商家将运费打给代理商,待货物运到后,再由代理商将运费支付给物流企业。 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一旦出现财务问题,这些代理公司老板往往一走了之。我就遇到过,我运货赚的辛苦钱,也随之泡汤。他先是不接电话,过几天就停机,彻底蒸发。我跑到他们单位去,对方的员工说老板几天都没来上班了。

  诊断 合法退出 程序复杂成本最高

  重庆商报:什么原因让“老板跑路”成为了中小企业退出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黄祖仁:我认为首先是中小企业的退出机制问题。其实在我国企业法人达到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条件时,唯一能够合法退出市场的途径就是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还债。

  最近我们才通过法院接手了一家破产的小混凝土公司,这家公司是2005年申请破产的,欠我们300多万的工程款。我们是最大的,但不是唯一的债权人。于是从申请破产开始,到法院裁决,而后债权人梳理、资产清理、债权确认、分配资产、再打官司,到现在最终的尘埃落定。我们花了整整6年,才把损失降到最低再拿出100多万,替他们偿还了其他债务,接手了这家小公司。

  这应该说是中小企业通过合法程序退出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哪怕是债权方来说,这条路不仅程序复杂、耗时耗力、成本最高,并且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颜志洪:为什么跑路?不是欠了别人钱,就是拿了别人的钱,如果借的是银行的还好点,可以走走法定程序,合法地退出。但是有多少中小企业从银行贷到了钱?

  好啊,走民间借贷,找地下钱庄借高利贷,一年翻一倍,资不抵债了走司法程序可能吗?不可能。不跑路人生安全能保障吗?想着不怎么安全。

  找地下钱庄借,找亲朋好友借。还不了了,身边所有的人都成了自己的债主,从面子上也过不去,心理上也过不去。

  黄祖仁:选择跑路,肯定是经过利弊权衡的。我曾经见过一个调查说,基本上80%选择跑路的老板背后都背着高利贷。可以想象了,高利贷真的沾不得,一个不走运,那真是万劫不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饮鸩止渴。

  朱向阳:社会对这些中小企业也缺乏包容。这样说吧,企业往往面对很多债权人,只要其中一个找企业还钱,对方拿不出钱来。然后消息一传播,所有债权人都上门来催款。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原因很简单,小型的民营企业存活率并不高。债主的想法是:如果这企业破产了怎么还钱?不行,我得最先拿回我那部分。而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每天电话不断,都是来催债的。这些人除了原料商、银行还可能有借过钱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而这时企业内部分崩离析,员工也随之各谋出路,企业、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压力全部压到企业家头上。其中有些难以承受压力的老板横竖一走了之,而走之前,他肯定不会忘记清空办公室内的保险柜。

  药方 成立基金 为资金紧缺企业输血

  重庆商报: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吗?或者说可以改变吗?

  颜志洪:我觉得现在这种资金的压力已经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程度,尤其是地产行业。我现在借给一个区县地产行业的朋友一笔钱,利率相对较低,每隔一段时间这个朋友都会还我利息,前些天他还我利息的时候,硬是有1000块钱还不上来。一个身家少说也有几千万元的老板,他不是没有钱,而是人家欠了他的钱,然后就这么一个欠一个,借贷关系复杂。实际上,温州老板跑路的事情也在提醒我们,规范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作为银行贷款的一个补充,政府既然认为它合法,那么就应该有一个规范和限度。

  朱向阳:政府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如果银行担心风险,不如让政府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各种企业的闲钱放在一起。这样当其中的一些企业因资金紧缺急需钱财时,可用基金会的钱贷款给其他企业。而就企业自身,也应该在控制自身的资金链上下文章。很多厂家为了铺货,盲目进行赊销,导致了大笔坏账。应该量力而行,像我的企业就很少做赊销。而且考虑到今年年初市场不景气和银根收紧,上半年的时候我就全面收回欠款。不仅是现金控制上做好,和客户要多沟通,随时了解其运行情况,了解其偿债能力。

  张建林:我认为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联手,搭建一个银行和需要贷款中小企业的平台。确实很多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死了,但是也有的企业,只要借到了钱,它又活过来了,而且还活得很好。对于那些有潜力的企业,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对其进行考察。如果可进行“输血”,银行又担心风险,可考虑用分期贷款的形式。比如要输血300万元,先拿100万元看看效果,再决定后面是否继续放贷。

  黄祖仁:企业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不可能怪政府、怪法律,虽然经营企业需要冒险精神,需要闯劲,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应当注意对于投资可行性的判断,要懂得掌控风险。而商业竞争,有淘汰有竞争才是市场经济。

  观点

  政府应给予保护 给企业翻盘机会

  场外嘉宾: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玺尚瑞资讯公司首席顾问 姜维

  企业闹“钱荒”,往往是愈演愈烈,原因是每个债权人都担心企业难以偿债,上门追讨。这样的公司,无论怎么“输血”,最终还是会死,使很多有“翻盘”可能的企业丧失了机会。要提高闹“钱荒”企业的存活率,首先就要“止血”。当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时,相关部门就应当作出评估,看这企业还有无“救活”的希望。政府就应当出面,延期债权人的追讨,延期税收的缴纳,让企业得以喘息。然后再通过“输血”的方式,使企业的生产步入正轨。因为对于债权人而言,负债企业正常运营并获得利润后,其债务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偿还。举例说,比如说企业欠了10个人100万元,而现在破产后只有10万元,那每个人可能只能分到1万元。如果能让企业良性运作,则企业可以在未来赚满100万元再还钱,那每个人就能分到10万元。

  按照国内现行的法规,债务和债权人申请破产,并经过法院同意后,其他企业资产立即被冻结,法院就会成立专门的小组清理破产资产。而此时,债权人无法找债务人拿到欠款,只能找到法院。虽然拿不到钱,但事实上很多债权人仍可以给债务人打电话,催促其还款。虽然法律上有规定债权人在整个破产过程中不得离开住所。但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已申请破产的老板则可能逃跑。

  美国的破产法中,一旦破产申请通过,此时就进入了“自动终止程序”,一旦进入这个程序,债权人不得催债,也不能给债务人打电话、写信,债权人甚至可告其骚扰。事实上这就给破产的企业一丝喘息,让债务人对案件进行思考,找出一条重组或清算的途径。记者 陈柯 薛哲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