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金融事件

银行理财产品热的背后:动力与无奈并存

2012年01月20日09:25
来源:中国网
  通过购买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上市公司在弱市中获得相对较高收益;银行则通过此途径实现变相揽储。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除了变相帮助关联银行完成揽储任务外,大部分是为了获得贷款,即企业想要拿到银行贷款,必须先购买一定数额的理财产品。

  2011年,为抑制 通货膨胀,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1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金融市场资金面紧张程度达到近年之最,资金借贷利率高企;加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出现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持续造成冲击,导致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企业毛利率持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求资产保值增值,上市公司纷纷将闲置资金投向理财市场,于是2011年出现了A股历史上少见的“理财产品投资潮”。

  上市公司热衷银行理财产品

  据统计,2008年有4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2009年增至5家;2010年增至18家;截至2011年12月31日,2011年共有87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达304.7亿元,较2010年增加十几倍。2011年上市公司一次或多次购买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少则500万元,最多的是海螺水泥(600585,股吧),于6月15日发布公告称将40亿元的经营资金用于理财,购买国元信托、四川信托的信托计划和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的理财产品,成为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手笔。

  2011年,不仅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数量多,而且许多公司的购买频率也很高。赛象科技(002337,股吧)多次认购中国银行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陕鼓动力(601369,股吧)于6月13日至8月19日累计购买13亿元,9月17日再发公告,拟购买3亿元;漫步者(002351,股吧)也多次出手,6月24日购买5000万元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东莞分行理财产品,7月1日购买3200万元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深圳分行理财产品、旗下北京爱德发购买1亿元兴业银行东莞分行理财产品,7月29日与北京爱德发合计购买9000万元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理财产品,8月1日购买浦发银行深圳分行理财产品,8月30日又与北京爱德发分别斥资5000万元、8000万元购买浦发银行理财产品。

  “一边是部分上市公司手握巨额货币资金找不到更高收益的出路,一边是银行系统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面临的银根始终紧缩的局面,这就促成了上市公司与银行间的双向选择:通过购买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上市公司在弱市中获得相对较高收益;银行则通过此途径实现变相揽储。通过发行机构理财产品,大规模地卖给上市公司,不仅能完成监管指标,也免去了对理财产品市场反应不佳的担忧,银行方面更是乐见其成。”普益财富研究员肖芳表示。

  那么,上市公司手中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一方面,自2009年6月我国A股市场IPO重启以来,大量公司扎堆上市,加之2009年9月创业板市场正式开市交易,中小企业纷纷涌入。虽然2011年A股市场总体跌幅超20%,但据统计,超七成公司2011年业绩实现增长。越来越多的公司手持货币资金,形成净利润沉淀。另一方面,虽然融资、再融资使上市公司拥有大量资金,但根据相关规定,募集资金并不能用于理财。为躲避监管,上市公司会用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的自有资金,或以补充流动资金为名,将募资变为自有资金,这样,就扫清了理财的法律障碍,可以将这部分资金名正言顺地投向理财产品市场。”肖芳表示。

  兼顾风险与回报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始终会存在部分中、短期闲置资金,如零售行业,与供应商结账前资金会有1个月左右的闲置。这些资金不能长期定存,过去只能作为活期存款存入银行,收益率非常低。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产品线不断丰富、期限灵活,投资者选择余地加大;从收益来看,目前很多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5%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中,3个月至6个月期的收益率为4.76%,6个月至1年期的为4.60%,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0.5%。

  因此,2011年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选择将原来的活期存款转为购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显著提高了闲置资金收益;从风险角度看,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绝对收益率不高,但相比证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来说,风险很小。

  此外,在目前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形势下,如果在主业上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上市公司不会轻易投资,而会选择将存放于银行的资金转为购买理财产品。由此可见,2011年上市公司在理财产品领域的投资,是兼顾风险与回报的较理想选择。

  理财背后也有无奈

  据业内人士分析,银行理财确实是上市公司一个新的投资渠道,但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大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的产品发行银行正是其资金存放、业务关联度最高的银行。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除了变相帮助关联银行完成“揽储”任务外,大部分是为了获得贷款,即企业想要拿到银行贷款,必须先购买一定数额的理财产品。如果不购买,则企业的贷款利率至少会上浮30%,而且还要排队审批;而一旦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理财产品,便会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不仅贷款可享受基准利率,审批放款速度也会很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只针对上市企业,有些银行在为议价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时,更容易提出搭售理财产品的要求。对此,监管部门曾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一律不得提出贷款返存、搭售理财产品、支付无关服务费用等附加条件。

  为了尽快拿到贷款,2011年不少上市公司购买关联银行理财产品,帮助银行完成揽储任务的同时,也维护好了与银行的关系。“眼下不缺钱,但难保以后没有缺钱的时候,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为了给银行捧场,买与不买不由得上市公司选择,背后也满是无奈。”一位银行业人士直言。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李悦)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