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新闻

唐炬:实力派的收藏家

2012年02月08日16:48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作者:唐炬

  

收藏家唐炬 


一个成熟收藏家的指标包括哪些部分?我想首先,他是艺术品市场的终极消费者,可以作为某类艺术价值取向的代表,有自己独到的艺术品位,至少要具备这三点,我们才可以将之视为一个藏家来讨论。对中国现下为数不多的现当代艺术收

藏家行列中,唐炬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个案,从藏家到行家再回归到藏家,唐炬越来越多地拒绝和摒弃了他不需要的东西,执着且坚定地一步步靠近他心中的艺术庙堂。

  艺术的潮流在时间的行进过程中更迭,当我们把80年来以来中国的艺术放到整个世界艺术的坐标中比对,我们很难对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进行判断,究竟它是进步的还是整体的落后保守,在各种价值观和判断力混乱不清的时候,唐炬选择拨开云雾,清晰地亮出他的选择和判断。以大手笔买进实力派艺术家作品,构建起50、60年代生人,创作年代大体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之间的实力派艺术家作品的完整系统,唐炬不是投资获利的掮客,他筹划着把他的收藏系统不断完善,直到可以以一个美术馆收藏的阵容示诸于公众。

  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用资本轰炸就可以轻易实现的计划,如果如此简单,收藏也就丧失了让人疯狂的魔力。“从2006年开始,目标(创办实力派作品美术馆)就非常明确了,开始下功夫拍一些重要作品,力所能及地集中到自己这。”在这样的目标指引和操作思路下,唐炬开始系统性地审视手中已有藏品的数量、质量、代表性和在收藏体系中的价值、地位等,并展开了持续至今的梳理、置换、入藏过程。

  写实、当代……有太多的概念为了方便对艺术作品进行归类而被生产,然而有些时候,概念却经不起推敲,如同“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定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这个词汇在我们当下的环境中,正因为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使得越来越难准确界定它所指涉的“当代艺术”的面貌。唐炬认为,所谓的当代概念对应的是时空范畴,作为一个艺术收藏者,他却并不十分看重所谓当代的概念,他所欣赏的绘画是严谨的、有高超技艺水准的、能体现艺术家艺术修养的作品。他将之称为“实力派”,所谓“实力”的主要构成是极具美术功底的学院及画院力量。艾轩、王沂东、杨飞云、朝戈、闫平、龙力游、石冲等人的重要作品,以及部分被划入当代艺术家范畴的如罗中立、何多苓、赵半狄等人的作品都在唐炬的收藏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所选择和珍藏的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唐炬经过了他的理性分析:“生于五、六十年代,在人生峰值期遇到自70年代末以来的思想解放,类似于文艺复兴——从神到人、有了充分的自我。然后又赶上一个经济崛起的年代,各种社会环境都很适合他们,也没有后来的那些纷乱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时间段里是很难得的,在大的国际背景逐步边缘绘画技能的情况下,中国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真诚的艺术品是很有它独特力量的。作为一种真正有力量的面貌,我希望它能被人们看到,感受到。不只是绘画技巧上的难度,对人类发展和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一种思考、反思甚至诘问都在里面。”

  回顾如何以有限的资源争取到符合自己收藏体系的作品,唐炬坦言最大的优势是入手早,“现在看来,2005、2006年下手早还是有收获的——今天的大架子都是那两年搭起来的,如果再迟些,我的能力就没办法达到现有规模了。”。他确立的购藏体系决定了他的藏品渠道并不丰富——从画廊渠道找到符合标准的藏品的可能性较小,唐炬更多着力于在二级拍卖市场寻找。唐炬是拍卖会上的常客,穿梭往来不惜重金,“2005年前后,我在拍卖会上很高调、很疯狂,其实那是在做一种姿态,给别人(学院派、实力派艺术家)一种信心,不要觉得是被淘汰了、过时了。”“拍卖市场以后应该是个精品的平台,是少数顶尖艺术家和作品的平台,希望拍卖公司能够征集到有沉淀和分量的好作品,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人来参与。”

  对艺术品的价值判断,唐炬更相信自己非批评家、经纪人、艺术顾问,“绘画是要用心灵去感觉的——直面作品,用眼睛和心灵去感觉,我坚持自己的视觉经验和判断,但对别人未必合理”,唐炬说。面对好的作品时,唐炬有足够的热情又保持足够的克制力,不以既成的东西方艺术史理论作为寻找藏品的主线,在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判断下,唐炬总是尽量争取,但又决不会无底线坚持竞价。相较曾力挺实力派艺术品以抗衡火热当代艺术的“激情年代”,现在的唐炬淡定了很多,“艺术本来就是需要多种面貌才有意思,如果千人一面也是很无聊的。我只是希望大家少些投机,多些真诚的投入。”

  记者:您第一件藏品是什么?

  唐炬:其实记不太清了,很可能是国画,传统的书画。

  记者:您从书画到现在的经典写实艺术的收藏,整个过程中您的思路是如何一步一步明确的?

  唐炬:国画可能是从小受父辈的影响,那时候他们有一个小圈子,周围也有老师,我们的小县城的环境更多看到的是国画,那时候油画很少见。当时父亲的朋友间经常会有一些交流和展览,那时候也没什么市场。很多人到家里去求画,在我印象中,亲戚,朋友,我爸爸,带着一卷纸画个画什么的,那时候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感觉,耳闻目染的影响。后来工作之后,开始做一点事,赚点外快,做广告,做装修,有点积蓄之后开始收藏国画。但觉得国画的问题挺多的,假的呀,劣的呀,还有国画更容易无节制的复制,同样的构图可以成百上千的复制。一个艺术家把他所有的能量用在十件作品和一千件作品上,每件作品的力量显然是不一样的。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认识,所以我逐渐把兴趣转向了油画,因为油画家创作一件作品很难,很辛苦,从构思到制作完成,整个过程非常耗费心力,而且它不会重复,独此一件,除非极特别的原因,比如说画损毁了或者是某种原因会复制一件。油画家不节制地复制自己是类似于丑闻的事,但国画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油画家的资源很有限,再加上那段时间油画被人们过于低估了,甚至于被人冷淡和怠慢了,艺术家的这种创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那时候我还有一种打抱不平的感觉,当时没有投资的理念,也想不到后来一些有价值的作品会翻了那么多倍,恰好是赶上这么一个时间段吧。

  记者:在您收藏路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一个艺术家,或是最成功的一件藏品。

  唐炬:其实很多,并不是一件。简单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冷军的那幅蒙娜丽莎,当时是在2004年的全国美展,我看到之后就被那幅画所吸引,所打动,于是就收藏了。

  记者:那时候基本上没什么收藏环境,那会儿收藏一件代表作相对容易一些?

  唐炬:那时候我跟冷军最后谈成一个价格:70万。圈内很多朋友,资深专家,第一感觉就是:那么贵呀!直接找画家买,这个价格简直就是抢钱!但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作品。就把钱付了,大概一年以后才到我手里,因为在日本五家大美术做巡展。我一个朋友回来告诉我,他在日本的展馆看到这件作品,觉得挺逗的,因为作品旁边专门有一个说明:“此件作品为油画而非摄影”。因为总是有人问:“是一张照片吧?” 他那个画确实独树一帜,在世界范围内找不到第二个人。在国外,我看了很多的美术馆,也有一些极端写实的,但是一看格调很低,没有像这样的大作品,又有观念,又有想法,我觉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曲姗姗)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