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新闻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收藏家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2012年03月14日23: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吴广生)从事红山古玉收藏近40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馆长任楠,最近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在收藏界被称为鉴别红山古玉“任楠方法”。

  据了解,任楠的“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是

  对史前古玉进行传统“眼学”鉴定与高科技鉴定并举。这12字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所谓“净”的对立词是“脏”,脏乎乎、干巴巴或烂得浑身都是窟窿是造假者惯用的手段;“熟”的对立词是“生”,也像人的成熟一样,可看到也可触摸到;“肥”,就是玉中的沁,分为内部肥和外部肥,内部肥是一种虚白的、云雾状的,这种沁是仿制不出来的,外部肥在玉的外部呈献不规则的像鸡胸板油一样,也是人为做不出来的。

  “孔”是指红山玉器表面受侵蚀后留下的“微孔”,它需要在放大后才能看到,这是在红山玉器鉴别中最先提出的鉴别方法。这种“微孔”非常神奇,在高度放大镜的观察下,孔内的结晶会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彩、极其壮观的微观世界。

  “次”是指古玉表面会生成“次生物”。所谓次生物,就是在玉上的一些颜色、成分都不相同的物质,有的还会导致玉的变质。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埋在地下几千年,必然形成次生物。它是随着红山古玉年代的推移而不断“长”出来的,这也是造假者造不出来的。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说两句广场
ctrl+enter快捷提交
分享评论到:

我要发布

手机看新闻,天天抽大奖

订阅成功!

请查收短信,下载安装搜狐新闻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请用搜狐新闻资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