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行副行长、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局长易纲 |
央行副行长、外汇储备管理局局长易纲先生,如今掌管着中国3.2万亿美元之巨的外汇储备,而在1980年,他出国留学的时候身上还只有两块美元,只能利用周末在食堂打工洗碗换取吃饭和零花钱。在4月26日晚举行的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活动上,易纲教授讲述了自己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以下是搜狐财经根据易纲现场讲话整理的内容:
央行副行长易纲:我1980年到美国,兜里只有两美元,虽然学费和住宿都是免费的,但是吃饭和零花钱必须得自己打工。我到美国之后,每个星期在学校食堂洗三次碗,每次洗三钟头,开洗碗机流水线,我是流水线的一员,洗一次碗可以挣一些零花钱。
当我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是有终身教职的经济学副教授,1986年我就当助理教授了,那时候中国和美国的工资差距极大,我一当助理教授,税前一个月工资就有五千美金,那是1986年的五千美金。当时我妈妈是一个小学校长,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全能的人,她的能力比我要强多了,她管一个学校,管几十个老师,几百个孩子,多少个班级。但那时候我妈妈一个月只挣99块人民币。
这就让我思考,中美收入差距为什么那么大?我20多岁,一个月挣五千美元,一个星期只需要上两天班,剩下时间可以在家里。为什么中美劳动生产力差距这么大?原因何在?
我后来搞经济研究和货币政策,实际上跟这个成长经历和反差分不开。
我总是遇到好人,不管北大的好老师和好校长,后来到美国的同事对我都非常好,我离开印地安纳大学将近20年了,今年我那个系的同学提名,经过校长和董事会提名,授予我印地安纳大学最高的学位,就是博士学位,他们还想着我,认可我当年在这个学校的贡献。
我一直以一个报恩的心情来报答社会,来报答我的学生,我要是教师,我走上讲堂就要认真的准备课程报答我的学生。如果我要是做货币政策,不管在货币政策司,还是后来在人民银行的岗位上,要对每个同事好,对各个部门协调各个事情要好,最终是热爱祖国,是对国家好。以这样一个报恩的心情报答我的家人,报答社会,我周围的人,报答我的母校,报答人民银行,从而报答国家。
你如果一直以一个感恩的心情来对待这个社会,你就算遇到一些挫折,遇到一些不公,遇到一些委屈都能够克服。而不是你总在抱怨这个社会不好,人对我都不公平,你会生活的很焦虑。如果你以一个报恩的心情生活的会很愉快,干什么都能够很顺,顺起来就能够正反馈,正反馈以后就能够更顺。
(根据央行副行长易纲4月26日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上的讲话整理,未经发言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