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或将很快迎来新一轮扩容。近来,有关央行扩大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范围的消息接连而至。
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不久前曾表示过,原则支持有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参与试点设立基金公司。而来自银监会的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会领导,则表示予以统筹研究。
一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亦对本报称,这将是第三批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该事宜由央行牵头,经商银监会、证监会后报国务院确定。之前,央行已经和银监会、证监会有过沟通。
此前的9月24日,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在一公开论坛上说,监管部门还将配合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适当扩大商业银行范围,在试点办法完善后,证监会将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定试点商业银行名单,并进行试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审核工作。
而就在昨日,又有消息称央行金融稳定局已将试点报告上报国务院,还将邀请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近期赴京讨论试点问题。
对此,某业内人士对本报说,尽管上报的消息真实性和获批时间尚有待确认,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已是指日可待。“国有大行都已设立基金公司,故这次重点是股份行和城商行。
北京银行、上海银行、
兴业银行都有此意愿。”
“大行优势”与“小行短板”
早在2005年,“一行三会”就已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就此开闸。此后,前两批银行系基金公司陆续设立。
目前,除了四大行,还有
浦发银行、
交通银行和
民生银行设立了基金公司。规模上,只有工银瑞信的规模较大,其他基金公司规模都属中小型;其中浦发银行的浦银安盛一直都处于垫底位置,民生银行的民生加银也存在类似困境。
一名基金从业人员说,由于
工行在这方面实力最强,导致工银瑞信每次基金首发的力度都特别强。但是过去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都是首发强,但股票型基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这就导致首发很大的规模之后,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赎回。后来工银瑞信改变了策略,只保证债券型基金的发行,因为银行对银行间市场比较熟,在做债券的时候是有先天优势的。所以工银瑞信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
上述从业人员称,银行系基金公司优势主要是发基金时的渠道优势,这种优势在工银瑞信和农银汇理这两只基金表现得特别明显。
但也有观点质疑,国有银行的优势不代表是城商行的优势,考虑到城商行网点数量相对较少,基金的覆盖面也比较小,可能会出现类似浦银安盛和民生加银的情况。
此外市场化的客户也是国有行基金和城商行基金面临的另一大区别。可以猜测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开办基金公司的模式将会更类似于浦银安盛、民生加银、交银施罗德这样的市场化基金公司。
“市场化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需要注意客户的收益问题。像
招商银行推荐基金的时候,不是说招行自己的基金就会推荐,而是往往会推荐收益类比较高的给普通的用户。”另有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而工行不会面临服务差的困惑,所以敢于下指标。但城商行不见得敢用这种手段。此外,城商行的执行能力也没有那么大。”
银行隐性商机大于显性收益
2008~2010年,证监会一度停止了新基金公司的审批,尽管此后证监会又重新开始放行新基金公司的设立,从61家增加至74家,但是现在60家以后的基金公司生存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
前述行业分析人士称,因为基金市场这两年也不是很好,同时各种费率又很高,基金公司起码得亏3年还不见得能盈利。所以,对城商行来讲更多的是一个牌照的好处。
尽管股份行和城商行进军基金界的预期收益,在考虑到具体竞争优势时候需要打折扣,但银行系基金的扩容,仍然是资本市场特别是银行业值得期待的政策利好。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称,在银监会看来,商业银行参股基金公司积极影响有三点:首先是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完善服务功能,调整经营战略,增强盈利能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发展综合化经营;其次有利于发挥银行品牌优势、渠道客户优势,促进基金业多元化;同时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说,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使得银行业的传统业务收益不断收窄,另外一方面银行要应对这种状况,就要尝试转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未来必然使得直接融资获得发展,银行的业务就不断弱化。而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需要适当开辟新的业务。”
而银行系基金准入的放宽,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监管层在金融改革、放宽金融行业准入门槛上的政策意图。无独有偶,此前公布的基金法修订草案就放松了基金公司股东方的要求,除了金融机构外,增加了具有金融公司管理经验的机构,央行此举与证监会显得步调相当一致。
郭田勇称,基金公司股东本来也不应该有很多限制条件,未来股东范围肯定会逐步扩大。
而央行此前发布的《2012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也称,“稳妥有序地扩大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