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有3只新股申购,我们旗下的公募基金、专户、社保账户几十只产品全部参与网下报价,但一只都没有中。最搞笑的是,我们有只基金的报价跟定价只差了两分钱。”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不由得感慨,打新报价是一门艺术,但更讲究 运气。
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后,游戏规则重新颠覆,机构报价变成了拼数量、拼价格的一场战争。
“游戏规则是价格优先、数量优先,最好的策略是报三档价格,申购数量按上限报。但实际操作下来,你会发现资金根本不够用,申购数量只能按最低下限报。”深圳一位基金经理担忧,后续可能出现没钱参与申购的情形。
不过,有些券商已经注意到了机构遭遇的资金难题。近期新发布的多只新股,机构网下申购的最高上限已经大幅降低。
“1月6日发布的新股推介报告有新变化,券商将网下配售的最高申购上限降得很低。”1月6日,深圳一位专门打新的私募基金经理在研究汇金股份(300368.SZ)和汇中股份(300371.SZ)上市询价及推介报告时发现。
1月6日,汇金股份发布的推介报告显示,机构参与网下申购数量的最高上限为200万股,其占总发行上限股本的比例是11.9%。同一天发布推介报告的汇中股份,机构网下申购数量的上限是210万股,占总发行量的比例为15%。1月7日发布推介报告的绿盟科技(300369.SZ)和扬杰科技(300373.SZ),其网下最高申购上限占总发行规模的比例亦降低至12%和21.7%。
而此前全通教育(300359.SZ)等另13家新股的推介报告显示,主承销商规定的机构网下申购上限占比均达到60%以上,达到80%。
“之前13家新股的玩法是机构报3档价格,多报申购数量,以数量优先入围;但这4只新股限定一家配售对象只能报一个价格,同时又降低最高申购上限,这其实是让更多的机构来参与配售。”前述深圳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券商降低网下申购数量的最高上限,其直接原因是很多机构发现申购新股需要大笔资金,动辄占总发行60%的申购上限,机构根本没办法达到。”前述深圳私募基金经理介绍。
而在其他机构看来,券商降低最高申购上限的水位数,意味着机构网下询价的竞争由拼数量和价格转而完全拼价格。
券商降低最高申购上限的现象,业内称主要是考虑到机构头寸紧张。
“新股刚发布询价公告前,大家的想法很简单,新股都按最高申购上限去报。按照价格优先、数量优先的综合考虑,入围概率会比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深圳一位掌管几十亿资金的基金经理发现,这个策略会遭遇资金难题。
新股网下询价的游戏规则是机构参与询价时不需要缴款,等入围、获得网下配售后再缴款。但出于稳健操作的角度考虑,他们还是得提前准备资金。
“需要考虑极端情况下,假如三档价格全中了,需要腾挪多少资金。”前述深圳基金经理以1月7日询价的楚天科技(300358.SZ)举例,其网下最低申购数量为100股,假设三档价格都按最低数量申报,以均价30元计算,可能需要备用的资金就达9000万元。若以最高上限1760万股参与楚天科技的申购,需要备用的资金高达5.28亿元。
对机构而言,不仅受限于资金头寸,还有持股比例10%的限制。
“每个产品投资单只的股票不能超过总资产10%。对于总规模只有3个亿的产品,即便账上有1亿现金,也不能全部用于认购一只新股。”招商证券资管部一位人士介绍,旗下所有产品参与新股,都设定为申购资金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即单只新股的申购资金不超过300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公募基金、专户、保险资管公司的年金账户等都有10%的持股比例限制。其中,资金规模越小的机构,受制10%红线的问题会比较突出。有只规模百亿以上的基金按网下申购上限参与奥赛康的询价,也遭遇10%的红线限制。
“奥赛康网下最高申购上限是4200万股,按80元报价算,需要资金33亿元,超出10%的上限很多。”前述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研人士透露。(编辑 陈昊旻)
作者:宁夏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