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俄双方合同约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
安迅思息旺能源燃气产业链总监黄庆对大智慧通讯社(微信号 DZH_news)表示,目前进口中亚气到岸价格不会高于2.2元/立方,而根据目前的推算,进口俄气的价格或略高于此,相比较,俄气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因此对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也是有限的。
目前中俄双方并没有披露此次天然气购销协议价格。根据媒体报道的中俄此次合同总价值为4000亿美元推算,黄庆称,此次俄气不会太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方面对天然气出口税率进行了下调,同时,中国在进口气管网运行方面相应控制了成本。
黄庆表示,长远看国内气价上涨的趋势非常明确;当前进口气占国内天然气消费比重约为30%,到2017年前后,该比重预计可能达到50%;进口气的依赖程度提升,加之需求或翻倍增长,使得国内气价上涨是趋势。
事实上,国内进口气价和销售气价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国内的主要天然气进口商的亏损很大。黄庆称,但是从目前的趋势看,以中石油为例的天然气进口商的亏损有减少迹象,开始出现盈利,而国内气价的整体上涨趋势也将使得其亏损将降低。
2013年12月,商务部、海关总署等三部委曾联合发文调整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将进口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的销售定价分别提高,同时降低天然气进口增值税返还比例。
安迅思息旺能源资深分析师王瑞琦称,此次销售定价上调和税收返利比例下降相抵,将使得气价倒挂比例整体有所下调,初步统计由之前60%下调至58%左右,利好一些进口商。
此外,黄庆对大智慧通讯社称,国内气价上涨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国内需求的增加、对进口气的依赖提升,将使得沿海液化天然气接受站的建设加快,价格随之会出现浮动。
长期来看,上述因素将使得四类企业受益趋势明显:
一、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的天然气进口商(主要指管道气),及包括拥有海外油气田的广汇能源(600256.SH)等企业。广汇能源拥有哈萨克斯坦斋桑、南伊玛谢夫油气项目,斋桑天然气通过中哈管道输送至国内实现销售。
二、涉及中下游的管网设施建设和运营、终端销售等厂商,包括陕天燃气(002267.SZ)、深圳燃气(601139.SH)、长春燃气(600333.SH)、大通燃气(000593.SZ)、金鸿能源(000669.SZ),及管道商玉龙股份(601028.SH)、金州管道(002443.SZ)等。
三、涉及液化天然气进口相关厂商,包括涉及接收站建设的广汇能源、金鸿能源、广州发展(600098.SH)、新奥能源(02688.HK)等,及可提供液化天然气相关设备的富瑞特装(300228.SZ)等。
四、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的国内非常规油气勘采相关厂商,及神开股份(002278.SZ)、江钻股份(000852.SZ)、杰瑞股份(002353.SZ)、准油股份(002207.SZ)、潜能恒信(300191.SZ)、宝德股份(300023.SZ)、海默科技(300084.SZ)、恒泰艾普(300157.SZ)等可提供非常规勘采的设备厂商。
发稿:彭淑明/曹敏慧 审校:曹开虎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