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新兴行业增速抢眼 回归基本面成机构共识(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8月31日,两市近2800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一份完整的“期中成绩单”得以呈现。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表现抢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实现了双位数以上增长。其中,传媒、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不少子行业增长势头更是 非常强势。

  而经历了今年历史罕见的“急涨急跌”之后,诸多机构投资者也表示,在挑选相关标的时,相关公司是否有业绩支撑、是否确实有成长空间是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中小创业绩增长超A股均值

  作为新兴行业的集中营,中小板、创业板向来是资本追逐热点,从今年上半年两个板块的整体表现来看,优势也较为突出。

  根据Wind数据显示,两市2780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3.9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几近持平;合计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0.41%;而1251家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合计为1.2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2万亿元增长了12.5%;净利润为1028.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83.71亿元增长了31.2%。

  可以看到,从整体增速而言,中小创的表现优于两市平均水平,而这正是得益于今年部分“新生势力”的突出表现,尤其是东方财富(300059.SZ)等一些绩优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展现出了不俗的增长力。

  作为创业板龙头企业,东方财富今年上半年在二级市场备受机构追捧,股价涨幅一度翻倍。从其半年报数据来看,上半年其共获得净利润10.42亿元,同比增长了30.76倍,增速在两市近2800家公司中位居第十位,也是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前十位榜单中的唯一一家创业板公司。

  除东方财富外,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前十位的公司中还有4家中小板企业,分别是顺荣三七(002555.SZ)、海翔药业(002099.SZ)、深圳惠程(002168.SZ)以及浩宁达(002356.SZ),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149倍、131倍、122倍和60倍,表现堪称优异。

  而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在100%以上的公司有393家,其中,主板221家、中小板100家、创业板72家,这一分布基本与各板块整体数量配比持平。

  新兴势力突出

  尽管中小创整体表现较优,但具体到各子行业来看,传媒、通信、新能源汽车又呈现出更为确定性的增长趋势。

  前面提到的5家利润增速位于前十位的中小创企业中,东方财富、顺荣三七都属于传媒板块。 另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共有21家传媒板块公司(申万一级行业)公布三季度净利润预告,其中15家预增、3家略增、1家续盈,仅有1家略减、1家首亏。从预增利润变动幅度来看,18家公司预计三季度净利润将增长30%以上,其中有6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将翻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传媒行业在今年上半年突出的业绩表现,除了影视市场在今年的井喷以外,还与传媒业愈来愈激烈的并购甚至借壳有关。

  前述顺荣三七就是由于收购了三七互娱而导致净利润上升迅猛;此外,华闻传媒拓维信息等同样因并购重组而导致业绩受到很大的正面提振作用。

  而从通信行业来看,情况与传媒业有些类似,部分公司间还有直接的关联。例如吴通通讯(300292.SZ)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高增长,而这主要得益于其并购了主营短彩信类移动信息化业务的国都互联。

  不过,通信业中移动通信互联设、运营商大数据、专网通信、云计算等子行业今年以来确实发展迅速,相关上市公司也处在较好的发展时期中,例如盛路通信(002446.SZ)、三维通信(002115.SZ)、网宿科技(300017.SZ)等业绩增速都十分出色。

  机构谨慎选择新兴行业标的

  不过,尽管新兴行业诸多个股业绩表现出色,但机构方面态度还是偏谨慎。

  深圳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冯章(化名)谈道,“今年很多新兴行业的公司业绩表现确实不错,例如传媒行业里一些游戏公司、影视院线等部分公司,业绩增长非常突出,但尽管如此,有的公司估值还是偏高,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还是防御性地选择一些个股比较安全。”

  冯章的看法并非孤例,北京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李林(化名)同样十分看好新兴行业,尤其对车联网等颇为关注,而在近期的股市震荡中,其亦未敢高仓位投入到一直看好的标的。

  李林告诉记者,“我属于价值投资者,对看好的标的都是坚持拿长线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流也非常深入,对一些细分的新兴行业也一直都有关注,有些标的经过这两轮的调整已经跌无可跌可以买入,而有些标的虽然比较优质,但目前我也不敢大仓位买入,只能选择根据市场情况慢慢加仓。”

  而即便是相对公募基金较为灵活的私募,态度也相较上半年谨慎了不少。深圳一位私募投资总监潘敏(化名)告诉记者,“对于公募或一些做绝对收益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蓝筹,但我本人是绝对不会选择蓝筹的,只会买新兴行业的个股。不过目前我还处于防御阶段,以现金为主,暂时没有入场。”

  潘敏进一步解释称,“新型产业这块主要是靠并购使得业绩迅速增长,另外也有炒作的因素,例如机器人、医疗等行业都已经炒得很高了。目前ITC行业是基本面能支撑股价的行业之一,但具体到公司来看,股价还都比较贵。此外,我比较看好新能源、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行业,这里面还有很多好标的,但是仍然要选择、要等待。”

  作者:李洁雪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09/01/content_137876.htm?div=-1 report 4378 本报记者李洁雪深圳报道8月31日,两市近2800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一份完整的“期中成绩单”得以呈现。值得关注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表现抢眼,营业收入和净利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