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ST宇顺设局 中植系踩“雷”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手机看新闻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尔虞我诈之事此起彼伏,长期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中植系也会阴沟里翻船,以小搏大占小便宜终吃大亏。买的没有卖的精,宇顺电子前大股东通过操纵信披内容,成功设局套牢中植系,此次资本运作过程之精彩直追好莱坞大片。

  4月29日,宇顺电子(002289. SZ)发布了2015年正式年报,亏损金额高达10.98亿元,这是其连续第二个会计年度出现亏损了,由此公司被戴上ST帽子,名称变更为*ST宇顺。业绩的大幅变脸让今年1月才晋身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中植系大感尴尬,毕竟在宇顺电子去年三季报中,对全年业绩预期还是扭亏为盈,盈利2000万至4000万元,可如今却是大幅亏损10亿元以上,同时,该股股价也从中植系拟接盘时的30元左右,下跌到公布年报时的26元,跌幅近15%。

  纵观*ST宇顺实际控制人变更前后的诸多诡异表现,可谓是波诡云谲,诸多资本运作手段均指向上市公司原第一大股东魏连速在低价出让股权的表相之下,掩盖了*ST宇顺岌岌可危的经营状况。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不仅涉及其通过关联交易严重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甚至还涉嫌通过操纵信息披露设局引中植系入套,整个资本运作过程精彩程度直追好莱坞大片。

  从本次资本运作整个过程看,*ST宇顺最早是于2015年6月11日发布停牌公告的,宣称策划重大事项,后于7月10日正式确认策划重大资产重组,并在当年10月9日复牌时,宣布收购深圳市舜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向其增资。然而在停牌的这段期间内,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惨烈的下跌,上证综指从*ST宇顺停牌时的5100多点,迅速暴跌至10月初的3100多点,跌幅近40%。由于收购事项本身并不足以构成极大利好,*ST宇顺10月9日在复牌时毫无悬念地跌停,在此情况下,公司选择继续停牌,宣称“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这次重大资产重组来得煞有介事,*ST宇顺甚至作出了详细披露“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关智能医疗装备板块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威海威高齐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威海威高海盛医用设备有限公司和威海威高富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然而就是这起所谓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却最终在11月9日被公告终止,终止的原因是“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复牌后,*ST宇顺股价再启跌停之旅。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ST宇顺的股权变更及实际控制人变更之事就此拉开帷幕。

  入局:中植系占小便宜吃大亏

  2015年11月17日,*ST宇顺又一次发布了停牌公告,宣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魏连速先生正在筹划股权转让及控制权转移等事宜”,然而这一事项进展得却极不顺利,因魏连速此前参股某公司与无锡九鼎产生股权回购纠纷而引致连带担保责任,被无锡九鼎诉至深圳宝安区人民法院,导致魏连速所持的部分股权被司法冻结,进而导致上市公司在11月30日不得不发布公告称,“交易双方未能就本次股权转让及控制权转移实施方案的部分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中止筹划本次重大事项”。

  策划资产重组不成,策划实际控制人变更也突遭阻碍,再加之在这一期间上市公司诸多高管的“不约而同”主动辞职,先后涉及到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等要职,一时间将*ST宇顺推向了风雨飘摇的敏感时刻。也恰在此时,中植系解直锟及时出手,力挽狂澜将*ST宇顺从崩溃边缘拉回。

  2015年12月3日,*ST宇顺发布公告称,魏连速与中植融云签订了框架协议,将以16316.18万元的价格向中植融云转让652.65万股股份,对应转让价格为每股25元,同时还将剩余的1957.94万股公司股票,相当于总股本的10.48%股份“不可撤销”地全权委托给中植融云。由此导致中植融云在公司拥有的表决权比例达到13.97%,成为*ST宇顺拥有单一表决权的最大股东,而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也因此晋身为*ST宇顺实际控制人。

  从表面上看,中植系在这单交易中“捡漏儿”了,仅仅花费了16316.18万元的实际对价,就换来对一家总市值高达近50亿元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杠杆率近乎30倍。而且在签订此项框架协议的时候,*ST宇顺的二级市场股价还高居32元,中植系的25元接盘价格相比二级市场股价存在明显折价,更何况此外还有10.48%股份的“免费”表决权委托,怎么看都像是中植系占了很大便宜。

  与此同时,看似吃了大亏的魏连速也是相当地配合,紧接着于12月10日宣布辞去董事长、总经理、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以及代行的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职务,且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与此同时,原核心管理层中的两名董事、一名监事也相继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递交了辞呈,给中植系留下了一个看似非常“干净”的壳。

  然而在这件事的背后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很现实问题,为什么魏连速会心甘情愿地将股权折价变卖后,还要将剩余的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中植融云行使呢?毕竟这种行为相当于是向中植系支付了一笔不菲的隐含对价,显然,这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逻辑,或许此事背后还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就在中植系正式入主后不久,*ST宇顺暴露出巨额亏损消息,两年前巨资收购的雅视科技几乎被贬得一文不值。而即使不考虑商誉减值的影响,*ST宇顺本身的业务也是毫无盈利能力了。根据公司在今年4月29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亏损了4400万元以上,原因是“触摸显示屏行业竞争激烈和季节性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售额下降幅度较大”。总而言之,这个貌似干净的“壳”一点也不干净,就像是一个提前挖好的陷阱,就等“新主”中植系入套,而中植系也很干脆地入“套”了。

  踩雷:原大股东操纵信披手法娴熟

  其实,在中植系计划入主前,*ST宇顺的业绩表现还并不算糟糕,尽管在2015年上半年爆出了超过2600万元的亏损,但到了三季度末时就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盈利229.7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10月30日发布的三季报中,公司还针对2015年度预计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且盈利2000万至4000万元”,这个预期对于2015年上半年还大幅亏损超过2600万元的*ST宇顺而言,预期值远远超过想像。然而,伴随着中植系的正式入主,原先被掩盖的*ST宇顺巨亏的真相也随之逐步被披露出来。

  也就是在中植系入驻后1个多月,2016年1月30日,*ST宇顺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此前的“同比扭亏为盈,且盈利2000万至4000万元”,一举修正为“亏损75000万元至95000万元”,而后又在2月29日发布的业绩快报中,披露净利润为-9.23亿元,直接导致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从2014年末的8.92元直落到2015年末的3.99元,折损过半。4月28日,在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修正公告中,原预计亏损金额又进一步扩大到10.98亿元,结果与次日发布的正式年报一致,此时,公司每股净资产已下降到3.05元。

  在此次将中植系引入并作为新的实际控制人过程中,如将其与上市公司信披内容以及发布的时间点结合起来看,整个过程显得非常耐人寻味:*ST宇顺先是在2015年10月30日的三季报中,针对全年业绩作出非常乐观的预期,然后于12月将中植系引入,同时原董事长魏连速火速退出,紧接着又于2016年1月宣告巨额亏损。这个过程的演变怎么看都觉得像是有一个预谋?

  笔者认为,造成*ST宇顺巨亏的主要原因,不论是雅视科技业绩表现差而带来的商誉减值,还是主营产品跌价带来的存货减值,抑或是全资子公司的经营亏损,如此重要的信息绝非是突发事件,在2015年三季报发布时不应当没有任何预兆,但事实上又确实没有体现,而这自然令人怀疑魏连速通过人为操纵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为股权出让虚构了一个良好的基本面基础,再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吸引中植系入局。

  更何况,类似的将业绩预期信披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事也不是魏连速第一次在做,回顾*ST宇顺此前针对2014年业绩预告,也存在先预增、再大幅亏损的事实,而且亏损幅度是层层递进、金额一次比一次高,“*ST宇顺在2014年10月30日发布的2014年三季报中披露,针对全年业绩表现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期:"公司201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为增长148%~197.60%,净利润变动区间为2000万元~2400万元";在2015年1月30日发布的《201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公司一举修正2014年业绩为"亏损28000万元~35000万元",而后又在2015年2月17日发布的《2014年度业绩快报》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年亏损额将达到31840.81万元,最终在2015年2月17日发布的2014年报则将全年亏损额定格在了32706.57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ST宇顺先是在2014年10月30日发布了令人惊艳的业绩预测数据,紧接着就是2014年11月10日发布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实施情况暨新增股份上市报告书》,该公司早在2013年通过发行4800.39万股股份用于收购雅视科技全部股权,并另外发行2614.03万股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于11月4日正式过户。不仅如此,2015年1月30日,*ST宇顺在发布业绩大变脸的《201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前一天,也即2015年1月29日,*ST宇顺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部分解除质押暨再质押的公告》,控股股东魏连速将所持600万股(其中包括无限售流通股117万股和高管锁定股483万股)质押给浦发银行深圳分行,质押期限自2015年1月27日起至2018年1月27日止,占魏连速所持全部股份数量的20%以上,至此,魏连速累计对外质押股份已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9.77%。

  2014年三季报中所披露的骄人全年业绩预测数据,无疑对*ST宇顺的股价表现构成支撑,无论是对于刚刚拿到股份的雅视科技原股东,还是对于当初参与配套资金募集增发的机构投资人,抑或是对于将股票质押给银行的第一大股东魏连速,恐怕谁都不愿意看到一份即将出现巨额亏损的业绩预告吧?由此来看,这个先预增、再亏损的信息披露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退一步说,即便假设连续两个年度中,针对全年业绩预告均出现先预增、再亏损的披露,并未掺杂人为操纵因素,那也至少意味着*ST宇顺的信息披露严重缺乏谨慎性,出业绩预告的目的只是走走过场罢了,对自身真正经营现状并不清楚。

  元凶:林萌出尔反尔的盈利承诺

  回顾*ST宇顺最近一年频繁但毫无成效的资本运作筹划,可以发现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该公司2013年尚末完成收购的雅视科技,不仅没能给上市公司带来预期中的利润,相反还以商誉减值的形式,吞噬了*ST宇顺原有的财务资源,直至将公司推上退市警示的悬崖边缘,成为令中植系窝火的一颗“雷”。

  根据上市公司在2013年8月发布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ST宇顺以4800.39万股股票外加4.64亿元现金,合计14.5亿元的对价收购了雅视科技全部股权,其中仅雅视科技的原第一大股东林萌,就获得了1380.4万股股份和2.34亿元现金。整体对价超过了雅视科技资产净值8.6亿元,由此全部计入*ST宇顺的商誉资产。

  雅视科技的原第一大股东林萌也郑重承诺,雅视科技2013至201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300万元、11800万元、14160万元和16992万元,如果未能达到预期,林萌将针对10%以内的利润差额以现金补偿给上市公司,针对超过10%的利润差额以回售股份的形式补偿给上市公司。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对于*ST宇顺毫无风险的收购案,最终却演变成为*ST宇顺连续两年巨亏的元凶。而在2013年实现8517.86万元净利润、恰好完成盈利承诺的雅视科技,随即在被收购之后的2014年出现了业绩下滑,全年仅完成扣非后净利润7272.86万元,远远低于11800万元的承诺数据;及至2015年,雅视科技更是爆出了5300万元以上的亏损,与当初的业绩承诺大相径庭。

  值得注意的是,雅视科技原股东中涉及的持股比例为1.7%的自然人桑尼娅,是*ST宇顺副总经理杨彩琴之女,在2011年时以73.33万元入股了雅视科技,2年之后被收购时换来了96万股*ST宇顺股票外加492.92万元现金。一边是上市公司巨亏面临退市,另一边却是关联方爆赚数十倍增值收益。另外,杨彩琴女士也于2016年1月20日主动辞去了董事职务。

  在收购雅视科技的时候,*ST宇顺毕竟是与原股东林萌签订了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的,如果在正常条件下,即便雅视科技在利润承诺期间未能达到预计的业绩水平,上市公司也能够从林萌那里获得相应的补偿,并体现为*ST宇顺的营业外收入。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无比尴尬,当需要支付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补偿时,林萌不惜违背承诺、撕毁协议,而这甚至还得到了魏连速控制之下的*ST宇顺的认同,收购报告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却最终变成了无法实施的一纸空文。

  针对雅视科技2014年度未能达成盈利承诺的差额,*ST宇顺在2015年4月28日发布了《关于定向回购深圳市雅视科技有限公司原股东2014年度应补偿股份的公告》,计算结果显示“拟以1元的价格定向回购林萌2014年度应补偿股份数906362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8511%”,但是这一方案并未能通过股东大会的审议;事实上,彼时林萌所持有1380.4万股股份中有1300万股股份已经质押给了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处于被冻结状态,这导致股份回购方案即便是通过了股东大会审议,也是无法实现的。

  同时,在*ST宇顺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林萌以持股3%以上股东的身份提出了《关于变更重大资产重组盈利预测补偿方案的临时提案》,拟对盈利预测补偿方案进行变更,但该临时提案并未获得公司201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然而*ST宇顺却对此锲而不舍,又在2015年6月13日发布了《关于拟变更重大资产重组盈利预测补偿方案的公告》,核心要点是“盈利承诺补偿由逐年计算补偿变更为三年累计计算补偿”,随后在2015年6月29日通过了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回顾这个临时股东大会投票,实在耐人寻味。根据相关公告披露,现场参与表决的股份为31709898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6.9721%;网络投票涉及股份31105775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6.6487%。也就是说,占*ST宇顺总股本仅三分之一的投票比例,却最终决定了这份对上市公司而言有害无益的提案、决定了剩余三分之二股权的利益甘愿被侵害。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眼见着雅视科技是不可能顺利完成业绩承诺了,*ST宇顺却同意将盈利补偿从逐年计算改成三年累计计算,即便假设三年之后林萌会顺利拿出这部分补偿,也意味着*ST宇顺将获得承诺往后推延了3年时间。更何况在当时还有迹象透露出,3年之后*ST宇顺能否顺利收到这个补偿也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ST宇顺在2015年7月11日发布公告称,林萌针对2014年未达到业绩,将其应补偿给*ST宇顺的9063624股股份,质押给了魏连速,而后至今未再有音讯,这部分质押股份并未被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实际上是被控股股东魏连速控制着。本应当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补偿股份,怎么就辗转给了大股东呢?这实在是匪夷所思,更何况这个给*ST宇顺业绩带来了深重灾难的林萌,与*ST宇顺的控制权的恩怨纠葛还并未平息,甚至还将后入者中植系引入了一场控制权之争的乱局。

  乱局:一地鸡毛之后的反思

  2015年12月10日,在魏连速辞去董事长职务之后,*ST宇顺暂时推举林萌代理董事长职务,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并代行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职责,可谓是集大权于一身。这样的控制结构,显然是新上位的实际控制人中植系所无法接受的,于是在当年12月30日召开董事会通过了《关于选举董事长的议案》,提出由肖建学执掌*ST宇顺。

  恰在林萌当退未退、肖建学尚处在“主少国疑”的期间,雅视科技的仓库“不失时机”地着了一把大火,此中的故事令人联想。

  随着肖建学的上位,中植系果真能够掌控*ST宇顺了吗?在*ST宇顺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以及4月8日召开的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新任董事长肖建学均“因公无法出席现场会议”,并由林萌代为主持会议,而审议的核心议题,又恰恰是针对雅视科技商誉计提减值,肖建学先生的“因公”时机实在凑巧得令人无法置信。

  而*ST宇顺的控制权争夺高潮也是发生在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代行会议主持人之职的林萌的举动令人瞠目结舌,于会议中途离开并带走部分会议文件,这直接导致此次股东大会无法继续进行。在此后的表决中,林萌方面未参与表决,中植融云与中小股东一起发力,否决了针对雅视科技商誉减值计提的议案。

  4月11日,*ST宇顺发布了《关于股东表决权委托的提示性公告》,披露了林萌将其持有的所有*ST宇顺股票对应的表决权,授权给了中植融云,表面上看,双方就此罢兵、“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反思*ST宇顺针对雅视科技的收购案,其中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且不言雅视科技高达14.5亿元估值的合理性,收购过程中所形成的8.6亿元商誉也让上市公司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虽然这些在当时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就收购雅视科技,*ST宇顺与其原股东签订的盈利承诺补偿协议却是一个非常值得警醒的地方。

  在被*ST宇顺收购之前,林萌虽是雅视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拥有的股权比例为35.69%,而在其余股东中还包含了一大批此前低价入股的投资机构。随着雅视科技被*ST宇顺收购之后,对雅视科技未来业绩承诺进行担保的却只有林萌一人,其余一大批投资机构得以顺利高价套现,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无需再理会雅视科技未来是否洪水滔天。这样的利益分配格局,难道不值得探讨吗?就雅视科技而言,收购前并不是林萌一个人的,甚至连林萌自己都无法控股,然而却一力承担了盈利承诺,难道就不觉得冤吗?相信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这是不公平的,然而事实上就是林萌一人承担了,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匿的利益纠葛呢?

  在那次收购中,林萌持有雅视科技的股权获得的对价总值为5.17亿元,而与之对应未来4年盈利承诺总值却高达5.13亿元,几乎与林萌获得的对价总值一致,这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说,林萌一人承担得起这个盈利承诺吗?且不说雅视科技万一亏了,就算是个盈亏平衡,林萌也将落得个颗粒无收,而这样的风险收益比在商业运作是几乎没有出现过。

  其次再来看盈利承诺补偿的保障措施,*ST宇顺针对这一点所做得也是极不到位。在收购雅视科技时付出的对价中,现金对价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而惟一能够被“锁定”用于盈利补偿的资产,就是林萌所获得的*ST宇顺股票1380万股。从后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雅视科技业绩还不是很差的2014年,就需要林萌拿出约7成的股份对价用于补偿,那么未来的盈利承诺补偿又将以什么作为担保呢?

  事实上,盈利承诺兑现无法实施的尴尬,并非只有*ST宇顺一家,在A股历史中,山东地矿粤传媒身上就曾发生过。以山东地矿为例,该公司在2012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山东鲁地投资控股等8位对象的铁矿石采选相关资产,当时做出的盈利承诺是2013年~2015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857.6万元、15677.86万元及21439.65万元;而后在2013年顺利完成业绩承诺之后,由于铁矿石价格大跌,山东地矿当初购入资产在2014年出现了1199.16万元的亏损,由此触发盈利预测补偿。但是当初的八名交易对手当中,山东华源、宝德瑞、山东地利3家股东均在此前大肆减持山东地矿股份,导致目前其所持股份无法满足补偿要求。山东地矿不得已提出了“替换方案”:在回购并注销发行对象目前持有的7533.38万股的同时,向除发行对象以外的股东每10股转增0.9股,合计转增2629.27万股,以凑足约1.01亿股的补偿股份。但就本质而言,这就相当于由山东地矿的全体股东,为部分盈利补偿埋单。

  回到*ST宇顺案,若就事而论,*ST宇顺完全有机会确保盈利补偿的可实施性,只需要将支付给林萌的现金对价延后支付,将这些资金专户锁定在上市公司的账户名下,在达成了盈利承诺之后再予以实际支付即可。但是*ST宇顺却并未做出任何努力,在面对盈利补偿无法实施的窘境时,只能将应有的补偿延后,徒增盈利补偿承诺实施的不确定性。

  掏空:关联交易掏空宇顺电子

  *ST宇顺的“疯狂”收购,还不仅仅是雅视科技这一宗案例。公司还在2015年10月9日宣布收购深圳市舜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并对其增资,合计支付8000万元资金换来舜源公司32%的股权,对应整体估值高达2.5亿元。舜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2014年和2015年前8个月的净利润分别为-509.89万元和-1093.17万元,*ST宇顺以2.5亿元的估值收购这样一家仍处在持续亏损中的公司,堪称豪爽至极。

  当然,舜源公司可不是外人,那原本是魏连速名下的资产,魏连速通过其持股80%的深圳市金宇顺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舜源公司72.29%股权。事实上,*ST宇顺所支付的投资款中,就有5700万元是支付给了魏连速及其亲属魏捷。*ST宇顺是在2015年10月9日宣布的这宗收购,而在12月初魏连速便将控股股东的位置让与中植融云并火速辞职,在临走之前还不忘了从*ST宇顺带走数千万元资金。

  根据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显示,*ST宇顺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仅有2.82亿元,同时还背负着10.87亿元的短期借款,资金链条本就岌岌可危,魏连速此举无疑是令*ST宇顺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而这也直接导致中植系刚一上位,就不得不对*ST宇顺紧急输血。先是在2015年12月18日,*ST宇顺就发布了《关于公司向关联方借款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向中植融云借款1.5亿元,为期3个月,年利率为8.5%;而后又在今年4月1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向关联方借款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继续向新晋第一大股东中植融云借款1.5亿元,年利率为8.5%。这很显然就是前一笔为期3个月的借款到期而无力偿还,续借而已。中植系再次被*ST宇顺“套牢”了1.5亿元。

  诡谲: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疑点多

  单从*ST宇顺的财务数据来看,截止到2015年第3季度末的应收账款净值高达20.24亿元,相比半年报时的9.92亿元大幅增加了10.32亿元,对于上市公司资金面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然而从这个应收账款的形成却非常可疑。

  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应收账款的形成对应着主营业务的发生,只有针对未能实际收到货款的销售收入,才会随之形成应收账款。而从*ST宇顺的销售情况来看,2015年第3季度全部销售收入仅为8.19亿元,即便考虑到17%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所对应的含税总收入也才将达到9.58亿元。

  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便是*ST宇顺在2015年第3季度,针对此前形成的应收账款没有收回一分钱,而且针对第3季度的销售收入也没有收到一分钱,都不足以产生出10.32亿元的新增应收账款来。更何况,从*ST宇顺的现金流量表数据披露来看,在第3季度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科目发生额还高达9.14亿元,也绝非是分文未收。

  从上述财务数据测算,*ST宇顺根本就不可能在2015年第3季度产生10.32亿元的新增应收账款。而且在2015年第3季度,*ST宇顺全部处于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过程中,既没有并购其他企业,也没有关于经营结算的重大事项发生,这就更加令人怀疑这笔超过10亿元欠款的来源。

  及至*ST宇顺发布2015年年报时,应收账款净值已经回落到了10.36亿元,而该公司在2015年第4季度的营业收入和销售商品现金流入金额分别为10.75亿元和8.21亿元,在收入金额明显超过现金流入的条件下,应收账款净值不仅没有增加,还相比第3季度末减少了将近10亿元,很明显这是不符合正常财务逻辑的,这也进一步凸显出*ST宇顺所披露的2015年三季报财务数据绝非正常。

  在这一剧烈变动的财务数据背后,很可能存在着严重的财务数据错报,甚至是隐瞒了关联方的非经营性占款。

  更何况,*ST宇顺财务数据中所存在的疑点还不止这一项,再来看其他应收款的情况。根据2015年年报披露,截至期末,拥有3年以上账龄其他应收款余额高达104.02万元,由于*ST宇顺在2015年中并未发生过合并范围的变更,因此在正常的财务逻辑下,这笔款项势必是结转自2014年末2~3年款项及3年以上款项,进而意味着2015年末3年以上账龄其他应收款余额,不可能超过2014年报中2~3年账龄及3年以上账龄其他应收款余额的合计金额。然而事实上,根据*ST宇顺发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当年末2~3年账龄及3年以上账龄的其他应收款余额分别为11.1万元和29.31万元,合计仅为40万元左右,根本不可能形成2015年末高达百万元以上的3年以上账龄其他应收款。由此推断,*ST宇顺在2015年末的部分长期其他应收款来源非常诡异。

  此外,对比*ST宇顺2015年三季报和2015年报的现金流量数据,还可以发现“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和“投资支付的现金”在第4季度的单季度发生额分别为-5495.58万元和-6008.98万元,均呈现大额负数,这却与现金流量核算的原理相违背,不得不令人质疑*ST宇顺的现金流量核算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大疑点。

  作者:诸法空相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经济网 https://finance.ce.cn/rolling/201605/09/t20160509_11370910.shtml report 12082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尔虞我诈之事此起彼伏,长期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中植系也会阴沟里翻船,以小搏大占小便宜终吃大亏。买的没有卖的精,宇顺电子前大股东通过操纵信披内容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