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俊丹 上海报道
近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住宅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甚至部分产品和区域的结构性过剩。2015年国内办公楼的空置率平均是18%,而商办物业随着建设率提升,过剩现象也是非常严重。
房地产商寻求转型,从原来囤地增值模式向高租转率盈利模式转型,也就是从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型成为必然趋势。顺应趋势,房地产商从关注到开始尝试房地产金融,比如REITs。
7月16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大类资产配置主题论坛”上,六位资管人士以“全球视野资产配置中的第四类资产REITs”为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债权型向权益型转化
李想:REITs在三个方面具有优势:一是REITs是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第二是流动性强,实现上市有一个公开退出渠道;三是参与性好,REITs实际参与门槛不高,可以同时吸引大额资金和小额普通投资者。
近几年,国内已陆续有类REITs项目进入试点,去年7月首只公募REITs“鹏华前海REITs”也在深交所公开发行,REITs这一话题逐渐从研究进入实践阶段。
目前国内已陆续有REITs试点产品落地。但仔细观察这些产品不难发现,其都偏向债权型融资工具特征。
邓钢:现在国内的债务融资手段非常多,成本也不断走低,但国内市场上的房地产融资工具以债权型工具为主,包括REITs产品。而国际市场采用的REITs属性是权益性。REITs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债权性向权益性的转化。在国内因为受到监管的约束,还有市场投资者的习惯制约,预计产品的属性由债权型工具向权益型工具进行转化需要3到5年时间。
REITs未来主要有三个发展趋势,由债权型向权益型转化是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是对REITs资产的定价问题。REITs是由重资产向管理型的轻资产转型过程当中,可以用到的一种有效的创新金融工具。对REITs来讲,不动产中相比住宅,经营性物业是更合适的标的物选择。按照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现在房地产市场有很大的资产泡沫,如何调整资产定价模型、正确看待泡沫背后的风险,是需要市场思考的。
第三是REITs未来发展中专业机构发生的作用。REITs是金融产业里的重要产品,是金融创新的辅助手段和载体。未来REITs的发展中,真正能够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在REITs产业中能够保留资源、提升资源、发掘价值的一些行业企业。从国际经验来看,可能是不动产零售商、养老机构等。
可以预计,未来在REITs发展过程中,这些核心机构将慢慢向细分行业聚拢。这个现象已逐渐显现,比如写字楼、宾馆、养老地产等细分领域,已经逐渐成型并发展起来。企业抓住自己的优势,能够找到价值洼地,能够在关键环节注入新的价值活力,就能同时给投资者、市场、管理机构带来良好回报。
国内REITs发展待解难题
王刚:中国REITs联盟提出了一个金字塔结构的REITs体系建设设想。最底层是法律和税收,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国内的REITs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
合格资产、优质资产管理人和基金管理人组成第二个层次,用来解决现在租售比和利率倒挂的问题。通过好的管理,用好杠杆,挑选优质资产培养和孵化,会收获更好的收益率。
第三个层次是形成交易配套体系,包括交易所体系、地方股权交易平台等,为REITs提供流通市场。
金字塔最顶端是投资者教育。REITs市场适合散户投资,其等于投资房市和投资股市的叠加产品。
Peter Verwer:亚太地区REITs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有两点建议,一是要放大房地产市场的定义,不要过于局限,这样可以让资产更加容易转化为REITs,也就是说准入机制不要太严格。二是降低税收也会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监管方面,希望中国监管机构能跟行业一同探讨监管法规,法规的透明度高低会影响REITs的发展步伐。
陈文权:未来深交所会在推动REITs发展方面做一些工作,包括先和各方一道制定REITs规章;在REITs产品发展过程中,为市场各方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把深交所的REITs平台建好。
陈永庆:在投资方面,REITs作为第四类资产对银行来讲相对陌生,未来随着标准化REITs的发展,希望商业银行尽快建立REITs资产风险决策机制。
作者:王俊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