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9年前,马云、王健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斗嘴”好戏

作者:龚进辉

众所周知,马云、王健林两位知名企业家都曾跻身中国首富,各自旗下阿里、万达是国内响当当的商业巨头。如今,马云早已从阿里退休,王健林则失去万达商管控制权,他们都转趋低调,但江湖中仍有他们的传说。

2012年12月,马云、王健林围绕中国电商能否在十年后占据中国零售市场半壁江山的问题设下亿元天价赌局,话题热度持续数年,依然被外界津津乐道。除此之外,两位大佬还带来一场经典的斗嘴,即2015年4月在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马云舌战王健林,期间金句频出,既有激烈的思想碰撞,又不乏幽默的调侃互损,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当天会议安排流程如下:王健林先演讲,演讲结束后回答在场嘉宾的提问,之后马云演讲,演讲结束后也回答在场嘉宾的一个问题。据我观察,两位大佬的演讲基本上是本色发挥、中规中矩,真正的亮点出现在互动环节。招商银行前掌门人马蔚华担任大会主持人,他在现场搞事情,刻意安排王健林、马云互相提问。

而高情商的他们似乎get到马蔚华的真正用意,互动时配合默契,均向对方抛出敏感尖锐的问题,并希望对方能认真回答而不是打官腔糊弄,由此演绎出一场精彩纷呈的互掐好戏,看点十足,好不热闹。

王健林演讲结束后,马云向他发问,“我听到了你说整个O2O好的地方,但是我们都知道转型要付出代价。转型犹如拔牙,要出血,要付医药费,找好的医生。万达转变付出怎样的代价?”王健林并未正面回答,而是搬出万达发展27年(成立于1988年,当时走过27年)的历史,细数四次转型历程。

言下之意是,万达又将开启一次新的转型,和以前一样做好充足准备。马云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略带抱怨地说道,“我听了半天还是没听明白,只听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代价,到底准备付出多大代价。”在马云的逼问下,王健林眼看躲不过去,只好回到正题上,并一吐真言,“我们也不准备付出多大代价,代价太大,我就变穷了。”马云听完笑着鼓掌,全场大笑。

马云演讲结束后,轮到王健林提问,他也不甘示弱,抓住马云演讲中的一个小漏洞进行反击。当时马云直言,如虎添翼是想象中的场景,自己从来没见过一个老虎有翅膀的,那是想象力。“传统经济谈自己可以飞上去,也是只能存在想象中。”

但王健林并不认同,“我提问之前,先给你更正一下,你刚才说,地面的企业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像飞机一样。但我告诉你,飞机就是从地面上飞上去的,最后还要落地回来。”此言一出,台下一片喝彩,王健林扳回一局。

紧接着他正式向马云提问,“去年(指2014年)跟腾讯、百度成立了一个公司,有人取名叫‘腾百万’,更可恨的有人给取名叫‘玩淘宝’,假设我们三个(王健林、马化腾、李彦宏)是梁山的晁盖、宋江和吴用,现在想拉你这个卢俊义入伙,你上不上梁山?”

不得不说,王健林的提问非常高明,既当面给马云一个下马威,又不忘借机试探能否拉马云入伙,可谓一石二鸟,实在是高。换言之,王健林打的算盘是:希望阿里和“腾百万”一起愉快地玩耍,如果不能如愿,“腾百万”也不惧怕与阿里竞争。说白了,万达进可攻退可守,腾挪空间较大,就看阿里接不接招。

马云显然清楚王健林话里有话,他不慌不忙,透过一番犀利嘲讽来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问你的使命是什么,愿望是什么,共同的价值观是什么,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了不起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你们三家有点像凑拢班子。”

随后,马云继续反击,一语道破“腾百万”的真面目。“健林需要完全彻底地改革,进行转型,我深刻理解。另外两个兄弟认为,反正也不是我出钱,有人去搞阿里,我觉得很高兴。真正未来机会之所在,就是如果阿里有机会能够跟万达这样的企业传统的经济结合好,大家共同明白的是开拓未来,创造未来,而不是战役上的防御、战役上的抵制,否则任何结合都是乌合之众。”

在我看来,一番激烈交锋下来,马云整体回答张弛有度,既有共情和善意提醒,也有质疑和回怼,尺度拿捏到位,在阐述自身鲜明立场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给王健林留足面子。听完马云这番柔中带刚的回答,王健林只是会心一笑,似乎心中已有答案,并未作出进一步回应。

明眼人都看得出,在这场斗嘴中,赢家是马云,王健林表现则稍逊一筹。当然,斗嘴归斗嘴,观点不同甚至对立,并不会使双方失和,更多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而进行的一场“即兴演出”。高手过招全程高能,既有唇枪舌剑,也有插科打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堪称企业家在公开场合对话的教科书级案例。

时至今日,9年前马云、王健林这场难得的巅峰对话依然值得回味,细品之后受益匪浅。真心希望有朝一日,两位大佬能再奉献一场既精彩绝伦又富有启发性的斗嘴2.0,期待i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