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萝卜快跑”无人车落地运营,人工智能该不该抢司机饭碗?|晓姐姐讲故事

出品|搜狐智库

编辑|王晓旭

“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穿梭在武汉大街小巷。目前,百度Apollo在武汉投入了500辆自动驾驶汽车,其中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超过300辆。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也将在武汉投入使用、分批投放,年内完成千辆无人车的部署。

当前无人驾驶车还处于试运营阶段,收费非常低,6.3公里车程仅需3.11元。这么低的价格,又能24小时无休工作,广大的网约车、出租车司机如何跟它竞争呢?这些司机是不是要另寻出路了呢?

人工智能的出现必然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对劳动力的替代也是必然的。但是短时间内,人工智能该不该抢普通劳动者的饭碗?

之前,有人说,AI只会淘汰掉不会使用AI的人,但这次无人驾驶汽车显然不是这样的,尽管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在行程规划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几分钟的行程走了十几分钟,但是从当前发展势头来看,这些都是小问题,很容易解决。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自动化许多重复性和预测性的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错误。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这样企业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诞生出很多新职业。但是在新事物刚出现时,短期内新职业还没诞生,因此开发使用人工智能时必须要考虑到对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影响,承担相应的伦理和社会责任。政府在知道这个项目之时,就该预知影响,提供就业援助、就业培训等相关服务。

例如“萝卜快跑”,为什么那么便宜呢?因为前期大量的补贴、优惠券,先让人们体验、拉顾客,后期再提价。但是等到提价时,网约车、出租车司机可能早就被无人驾驶市场挤压到干不下去了。因此,如何促进良性竞争,在发展新科技的同时,让普通劳动者在新旧交换之际能有生存的余地,是企业政府必须考虑的社会责任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