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消息,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兰格在德国NTV电视台的采访中表示,欧盟接近与中国就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取消达成解决方案。
兰格称中国可能会以“最低价格”向欧洲提供电动汽车,以消除所谓的“价格扭曲”。
他还认为欧盟向中国征收的是所谓的“反补贴税”而非“惩罚性关税”,也是给布鲁塞尔早就挂不住的面子挽尊了。
近两个月内,关税政策多重反转,反映出电动汽车产业在多国别竞争的复杂与多元,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呢?
10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议。
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将面临35%以上的高额关税,具体税率因制造商而异。
据欧盟当局的说法,此举是为了抵消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上所谓因政府补贴而获得的“不公平竞争优势”。
深入观察来看,欧盟做出这样的决定,基于四个方面的考量:
1、贸易逆差和补贴问题: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政府对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大量补贴,这使得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这种补贴行为被欧盟视为不公平竞争,并认为这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出口商给予了不公平的优势;
2、反补贴调查结果: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结果,中国的电动汽车补贴可能会对欧盟工业造成损害,因为欧盟工业正在从内燃机向电动汽车转型。
因此,欧盟决定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CVD),以恢复欧洲汽车市场制造商之间的公平竞争;
3、保护欧洲汽车产业:欧盟希望通过提高关税来影响销售价格,保护其拥有1460万员工的汽车产业链。
欧盟委员会经过数月的调查发现,中国制造商利用大量公共补贴,在欧洲市场上以低于其他制造商的价格销售其车辆;
4、应对贸易逆差:自2020年以来,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赤字迅速扩大,其中运输机械(包括汽车)占了很大一部分。
欧盟电动汽车制造商依赖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以及来自中国制造商的车载电池等关键部件。这些因素导致了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事实上,尽管部分欧盟成员国反对加征关税,但多数成员国支持这一措施。欧盟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充斥着不同的利益诉求。
比如,德国、瑞典、马耳他等国家对可能加征关税的举措提出了质疑。
具体来说,德国政府和德国汽车产业领导反对关税政策,认为这将损害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因为中国是他们最重要的销售市场。此外,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桥头堡——匈牙利也投了反对票。
法国的态度则相对支持加征关税。法国立法者认为关税协议将导致60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因为中国产品在欧洲因过度补贴而变得廉价,挤压了欧洲产品。
面对关税这件大事,不只是欧盟内部分化,中国企业同样也面临分化的问题。
10月30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下属smart汽车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亚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提出了单独价格承诺方案。随即,上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辟谣声明。
在这背后,也是关税暗战的一个缩影,明面上用不同税率分化中国企业,暗地则用一些捕风捉影的新闻来分化舆论。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也显示,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20%的关税,欧盟进口中国电动汽车的数量将减少25%,这将导致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幅上涨。
综合来看,欧盟关税问题并不是铁板一块的既定问题,不同国家、不同车企、包括民众都有不同的诉求。贝恩德·兰格的表态,某种程度上反应出欧盟成员内部对于“开战”的悲观情绪。
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的崩塌的,取消关税或许只是一种开始。
以更大的视角来看,欧盟取消关税并非没有外力的刺激。
美国媒体报道,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的计划将对就业和整个美国汽车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同期,汽车创新联盟试图敦促候任总统保持对电动汽车的激励措施。该联盟是汽车行业的顶级游说团体,代表大多数传统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电池制造商。
但是,特朗普的“第一好友”、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支持结束税收抵免,称这会帮助特斯拉的发展。毕竟,特斯拉在电动汽车业务的盈利方面,领先于传统OEM数年。
这意味着,大西洋彼岸的政策飓风,会对欧洲汽车市场产生一定的”蝴蝶效应”。
最为显著的是两点,一是欧洲车企在美国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阻力会变大,二是特斯拉会借助税收法案进一步扩大与传统OEM之间的领先优势,进而在欧洲市场对欧洲OEM产生挤压效应。
笔者认为,在美国贸易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欧洲和中国某种程度上相对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的目标就是减少美国新贸易政策对于本土市场的冲击。
具象来看,在欧洲市场已经站稳脚跟的特斯拉于欧洲市场是更急需要面对的强劲竞争对手,中国车企的优先级可以往下放。
中欧双方,暂时放下关税成见,先去应对外部的挑战,适时重启谈判,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妥的思路。
当然,关税永远不会休眠的。中国车企必须提前做好功课,做好提前量。
比如,西班牙在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中另辟蹊径,积极吸引中国投资,展示出其作为“连接国”的独特地位。
西班牙,很有可能继匈牙利后,扮演中美贸易战中类似墨西哥“中继国”的角色。而且,相较于匈牙利,西班牙距离欧洲腹地更近。
又譬如,比亚迪通过加快海外建厂进程来应对关税压力。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立了工厂,有助于减轻关税带来的影响。其还与优步合作,在欧洲和拉丁美洲推出10万辆比亚迪电动汽车。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扩大了比亚迪的市场覆盖范围,还增强了其品牌影响力。
蔚来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蔚来在匈牙利佩斯州建立了能源欧洲工厂。此外,蔚来还在柏林设立了创新中心,专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能源技术的研发。这些本地化布局有助于蔚来更好地适应欧洲市场的需求,并提升其在当地的竞争力。
上汽则是借助MG品牌在欧洲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这也代表了中国车企拓展欧洲市场的三种样本。结合奇瑞等车企的成功经验来看,做好产品、渠道的本地化,对于拓展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有些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写作的同时,美国宣布了最新的关税政策。
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此外,特朗普还宣布将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
关税永不眠,躲避不了,只能直面。
本文转载自电动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