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市场开发计划启动大会的召开,“中国奥运经济”也随之正式启动。那么在“奥运经济”的光环背后,是否存在一些需要冷静思考、未雨绸缪的问题?中国的奥运经济究竟胜算几何?《中国财经报道》进行了深度报道分析。 ■奥运经济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无法直接预测 对于2008年奥运会会如何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不少机构都做过分析。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预计,从2002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带动中国GDP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北京市统计局则预测,在未来几年当中,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是每年提升2.5%。但对此,许多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指出:我们现在无法直接算出所谓的奥运经济能给北京经济直接带来多大的增长率,带来多少具体收益。实际上奥运给我们带来三层收益,首先是城市资源的价值提升,这是一个无形的价值增值,在我们每年的经济GDP总值中看不出来。第二个层次是奥运开发过程中,包括它的标志出售、它的商业化运作赞助商等,这是奥运会经济中最直接的收益部分。第三个层次,就是奥运带来很大的旅游人群,他们到饭馆吃饭,他们需要住宿等等,这样带来的收益增加应该说也是很大的潜在增量。 ■与跨国公司竞争 中国企业能否成为奥运经济赢家 北京奥运市场开发计划给赞助商定的门槛并不低,那么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情况下会不会出现国际上大的跨国公司成为奥运经济中的赢家,而中国企业反而得不到直接收益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我认为门槛的高或低并不代表对谁更有利,因为按照目前的游戏规则,每个行业的赞助商都是竞争惟一一个机会。谁出价最高谁成为这个行业的赞助商,你买的是一个垄断性的权利,没有一个赞助商是不根据自己产出投入的估计来花这个钱的,所以我不认为门槛过高就对中国企业不利。 ■奥运经济“后遗症”问题要倍加重视 “奥运会后遗症”就像现代奥运史上的一个怪圈,每一个奥运会主办国都或多或少被套住。从近五届奥运会的情况看,无论是开商业运作先河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被誉为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奥运经济后遗症,究竟怎么来预防?陈淮:这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但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是历史上举办奥运会城市中最大的赢家,因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主办奥运会,这样一个奥运会使北京真正进入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极为巨大的改变和调整,使基础设施也上升到现代化的程度。 对于如何预防奥运经济“后遗症“,我认为对一些旅游设施不要都追求最高档,要分开档次。我们在很多发达国家发现,其实高中低档供给系统构成是最经济、收益最大的、最实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筹办奥运会的时候,特别是在场馆建设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要注意它的适用性以及未来可以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效果,而不能单纯追求过大、过于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