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上篇:对6.24行情的阶段性思考
2002年6月24日,注定将在中国证券市场历史史册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在这一天,沪深两市在国务院决定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的利好的刺激下,当日大盘出现9%以上的涨幅,成交量两市合计达到900亿以上。一时间投资者的信心得到恢复,市场人气重又聚集。翻江倒海卷巨澜式的资金好象是从天而降。回想到这个行情发动的前后,我们感到6.24行情的偶发性后面蕴藏着它的必然性
首先,我们看到政策基调的重大变化使今年的行情有着与去年截然不同的市场背景。2001年证券市场的政策主基调是规范和监管,而明显的从今年年初开始,管理层的政策基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例如,今年年初的中国证监会召开市场分析座谈会上就指出:"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特别要注意保护投资者,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之后的金融工作会议和一系列的讲话延续了这个精神。正是基于政策导向的根本转变,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去年管理层暂停减持国有股和下调印花税政策后,又相继出台了降息、降佣、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和规范增发新股行为等等利好政策,直至这次出台停止减持的重大利好。这反映出管理层稳定和呵护股市的坚定决心。在我国政策导向对证券市场的引导作用依然较为明显的现实中,这些利好作用将在之后的行情发展中得到显现。这是我们把握今后行情的基石。
其次,宏观经济支持股市的回升。今年前两个季度的GDP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7.6%和8%,呈现递增的良好态势。这其中投资增长加快和由于世界经济增长超过预期带来的出口的大幅增长这两大因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此外消费的平稳增长是对上半年经济良好支持.而投资、出口和消费三架马车仍然会在下半年保持稳定增长,对股市的上扬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三,资金面的相对宽松是支撑这轮行情的物质基础。在经历了2001年下半年的大挫之后,部分资金撤离了股票市场。但就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来看,投资品种和渠道还是相对较少。政府正在有意识的引导8万亿的储蓄存款部分进入股票市场,而第二季度的证券市场上,随着国有股减持的停止,新股100%配售的实施,消除了资金入场的顾虑,增强了投资者持股意愿。在以稳定股市为前提的发展思路引导下,外围资金还是具备一定的入场意愿。总体而言,2002年市场的资金还是比较充沛的。下半年对保险公司资金的运用赋予更多的可操作空间,创造条件加速基金的发展和引入合格的国外投资机构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等政策预期会对市场的供求关系带来影响。
6.24行情的启动有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市场特征,研判有助于我们正确的把握行情的性质和今后的投资机会。我们看到,6.24之前市场已经显示出大行情启动前的征兆,在6月17日的成交量已经萎缩至2002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值水平,沪市单日只有29亿,场内人气显得极为散淡。人们对利好政策渐趋麻木,而对中线较具研判意义的月线KD指标4月份悄悄的在低位产生金叉。这说明经过去年的深幅调整,一波大级别的行情已经呼之欲出,而6.24的发动仅仅是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
6.24行情伴随着巨大成交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底部特征,但种种数据和调查印证了这确实是机构的建仓行为。据申万研究所统计,其公司下属100多家营业部中以散户为主的营业部中卖出量大于买入量,而以机构为主的营业部正好相反,从6.24前后新股申购中签情况也可以窥得机构增仓的端倪。基金公布的二季度投资组合表明基金明显加大股票持有的比例。反映出机构在消除了国有股减持政策风险的情况下,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做多,而当日个股普涨的局面也反映出该日机构建仓行为是仓促的和混乱的。由于券商融资规模限制和基金增仓的限制,以及大部分私募基金至今尚未恢复元气,当日的巨量资金来源变得耐人寻味。不同性质的资金决定了它们的运作方式,本次行情的主流资金的雄厚实力和深远背景以及主打低价国企大盘股的操作手法也决定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弹行情。而以中海发展(相关,行情)、招商银行(相关,行情)、深发展(相关,行情)、马钢股份(相关,行情)为代表的国企大盘股必将成为贯穿今年下半年的主流热点。
6.24行情结束了大盘一年的调整格局,具有里程碑意义,带给我们很多市场外的思考。无一例外的,历史上每一次行情的结束都标志着旧有投资理念的破灭,正如同97年的见顶回落是对于静态市赢率投资理念的颠覆,2000年网络股行情的结束是对所谓市梦率观念的终结;而去年股市的暴跌则是对过去十年国内尚不成熟的方方面面一次总的清算。长期以来我国股市的投机风气盛行,股价与基本面脱节,市场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衡量体系。筹码的集中和概念的炒作成为主流投资理念,坐庄和跟庄成为市场操作的时尚。随着银广夏(相关,行情)事件和中科创业(相关,行情)的崩盘,传统的价值衡量体系和市场操作手法受到了挑战,投资者变得无所适从。这在今年上半年低迷的成交量反映了投资者迷茫的心态。这时候往往需要新的行情带来新的投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6.24行情肩负着重塑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的重任。目前市场的投资理念正由概念炒作向价值发现转变,挖掘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成长性已成为长期投资者价值发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机构博弈的市场条件下,研发能力的强弱甚至成为胜败的关键。而适时推出的180指数反映出监管层有意识的政策导向。
180指数是多方的一面旗帜,但180指数推出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它的投资理念而不是它的投资价值。据西南证券统计,如果将上海的非180指数股按照180指数编制规则计算,其2001年的加权每股收益也达到了0.2066元,仅比180指数股的平均每股收益少3%,当然由于股本等因素,180样本股的市赢率确实低于其它个股,但180样本股到底有多少投资价值需要打一个问号。180样本股中的中石化,宝钢股份(相关,行情)等确实具备蓝筹特征,并越来越成为机构投资者追捧的热点,未来随着如联通、中石油等大型蓝筹股的发行和入围,样本股将越来越具有代表性,也会越来越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品种。
6.24是以利好政策出台催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上半年组合利好进行思考。历史上没有哪一次象现在监管层如此高频率、大强度的出台一系列的利好措施。政府出台这些利好政策的用意何在,是积极性作多还是防御性作多,换句话说是仅仅为了维持大盘不跌还是为了创造一个牛市。我认为后者的成分居大。6月份股市的上扬直接带动消费者信心指数当月在5月份的基础上回升0.2点。而消费者信心增强在相当大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持续走低是困扰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的主要因素。管理层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希望通过股市的上扬来刺激消费用意明显。更何况,市场扩容,金融创新,对外开放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来支持。因此积极性做多无庸置疑,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今后监管层继续出台利好政策扶持股市抱有良好的预期,对于下半年市场稳中有涨的运行格局抱有良好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