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发行依旧艰难
http://business.sohu.com/
|
[ 谭俊倪 ] 机构:[ 湘财证券 ]
|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的华安创新、南方稳健、华夏成长到日前的金鹰增长,尽管在销售网点的布置、认购期限的延长、费率的降低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进,但开放式基金的发行情况仍令人担心。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实际收到45414名个人投资者的有效净认购款23.77亿元,机构投资者认购了26.23亿元,没有达到原先预定的6:4的比例。第二只开放式基金预定发行80亿的规模,但最后认购不到35亿元,个人投资者认购12.67亿份,机构投资者认购22.22亿份。而第三只华夏成长开放式基金也仅售出32.4亿元。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的认购期限从6天、8天,增加到15天,认购起点则从1万元降到了5000元。而机构投资者的认购天数也从第一只的2天、第二只的3天,到第三只的11天。
此次金鹰增长的个人认购起点仍为5000元,销售网点则扩展到近1500个。但即便如此,其发行前景仍难以令人乐观。目前开放式基金尚属试点阶段,整体的销售不景气状况对其后开放式基金的发行相当不利。造成开放式基金发行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相比不具优势。在投资于基金的有限资金之中,封闭式基金分流了其中的大部分。1、开放式基金以净值作为交易的基础,从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变动情况看,净值与大盘的变动相关,投资者预期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将受制于大盘。在机构普遍预测今年的宏观面和市场状况趋紧的背景之下,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收益预期下降,购买的热情不高。2、开放式基金长期投资的需要与部分投资者短期炒作之间存在矛盾,即缺乏市场题材。加上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投机者无法操纵价格或利用资金、信息优势进行套利。3、开放式基金的资金流动与市场变化之间存在时滞,容易形成大盘向好—净值上升—资金流入的助涨链条及与之相反的助跌机制。换句话说,被动型的资金变动(包括资金的流入和赎回)使开放式基金的效率不能达到最优。一旦市场趋势逆转,大资金的受损将超过其它规模的资金。4、开放式基金方案设计不尽完善。从几次的认购情况看,开放式基金吸引的场外资金尤其是储蓄资金有限,而场内资金对开放式基金兴趣不大,加上有限的销售网点、较高的认购与赎回费率、基金的封闭期限制及5-7天的赎回期等都对开放式基金的发行产生影响。
资金供给受到限制。由于开放式基金本身的特点决定它是一个长期投资的品种,因此,影响开放式基金发行的主要资金是长期性资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投机性比较强,个人投资者在方方面面的压力下,大多采用短期的投资策略,所以,对波澜不惊的大盘基金介入不深,而小盘基金虽然活跃,但终究远离净值,机会难以把握。开放式基金基本没有短线投资机会,这也可解释个人认购开放式基金逐步下滑的现状。在机构投资者中,保险公司是主要力量。但去年的行情出乎许多机构的判断,包括保险公司在内,出于四方面的原因对开放式基金认购不甚积极:1、保险公司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债和协议银行存款的方式进行投资,风险较低而收益超过基金。2、年末存在套现与结算压力。3、部分资金被套在封闭式基金之中,难以出局。4、可用头寸有限。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情况也有类似之处,许多机构自身难保,银行资金逐步收紧,整体上看,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资金受到时间制约。
基金管理人运作资金的水平有待提高。由于规范后的封闭式投资基金运作的时间不长,其中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在目前的情况下,开放式基金的管理人与封闭式基金的管理人为同一家公司,市场对封闭式基金管理人管理水平的担心容易转移到开放式基金。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开放式基金的身上,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样一来,开放式基金的收益预期与广大投资者的信托理念存在差距。一方面传统观念对委托理财存在保本加收益的要求,而开放式基金无法做此承诺;另一方面,私募基金甚至部分券商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许诺收益,吸引了部分资金的投资。而目前的可选投资品种的匮乏迫使投资者在股票上进行投资。
要想改变当前开放式基金滞销的窘境,需要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及监管当局等方方面面的努力。在未来3-5年内,要实现开放式基金3000-5000亿的规模,就必须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要实现货币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动,基金管理人的有效运作是关键。
|
2002年4月17日16:55 |
|
|
个股资讯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