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集团买入宝钢股份(相关,行情)、上港集箱(相关,行情)、外运发展(相关,行情)和中兴通讯(相关,行情)
QFII第一单昨日宣告诞生。瑞银集团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行了首项投资,买入了宝钢股份等4只股票。
瑞银集团昨日早上10时15分发出指令,通过其境内证券代理商申银万国(相关,行情)购入了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以及中兴通讯。据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介绍,瑞银是替客户作出上述买卖的,但她没有透露具体的买入价格和数量。
在谈到买入股票的一些基本思路时,袁淑琴表示,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市值为中、大型,流通性好;二是公司的企业管理、信息披露良好;三是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四是行业龙头地位。
袁淑琴表示:"我们的首项投资,标志着瑞银在中国内地开拓业务的新里程。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随着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开放及市场资讯越来越普及,我们预计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意愿将大大增加。"
瑞银集团亚洲证券部主管贺隆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客户的反应比我们预期热烈,有兴趣投资的客户包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
瑞银于2003年5月26日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首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于6月6日获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3亿美元的初步投资额度。目前,瑞银已经划入的资金已远远高于5000万美元的底限。除了A股股票外,瑞银还将很快对国债、可转债等进行投资。此外,对大型的新股、可转债发行,瑞银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众人关注的QFII第一单昨日终于揭晓了。买入的股票品种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市场也没有因此而剧烈波动。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交易背后,还是蕴涵着不少值得回味的故事。
五分钟创造记录
2003年7月9日10点15分,瑞银集团发出了买入指令。10点18分,第一笔成交。10点22分46秒,随着中兴通讯买入的确认,QFII的首项投资宣告完成,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了一个历史性的下单。
申银万国QFII交易室里,交易员满意地笑了:在刚刚完成的交易中,4只股票的价格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波动,而下单者------申万出色地完成了QFII第一单。
这是瑞银又一次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领先海外同行。10多年前,与申银万国携手完成了中国第一只B股------真空B股的发行,并成为最初一批积极参与B股市场的外资机构。如今,再度在中国境内市场买卖股票,多少有点"卷土重来"的感觉。
股票不同了,下单方式也不同了。当初B股买卖需由场内红马甲人工下单,此次瑞银的所有下单都是通过无形席位直接进入证交所中央主机的。瑞银集团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10年巨变。
先到还要先得
瑞银对于QFII第一单还是非常在意的。一系列的时间表,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个全球金融机构成为中国证券市场QFII的历程:2003年3月21日,正式递交QFII申请;5月26日,获得了QFII资格;6月6日,3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获批;6月9日,与申银万国正式签订协议,确立境内投资代理商;6月中旬,获准在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开立一个QFII人民币特殊帐户。
起个大早,可不想赶个晚集。瑞银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在其获得QFII资格后的这一个多月中,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高盛公司也先后取得了QFII的资格,而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环球金融也获得了各自的QFII投资额度。稍一懈怠,这QFII第一单还真不知道花落谁家。
为了抓住这个第一,瑞银全力以赴。获取QFII资格抢得了先机,资金划转也明显快于同期获得额度的野村证券。可以说,在一系列的细节准备中,瑞银抢先了。
在加快进行交易准备的同时,6月23日至27日,瑞士银行与申银万国在香港和新加坡联合举办"中国上市公司海外推介会",钢铁、银行、交通运输、消费品制造等行业的十多家中国上市公司与四十多家海外基金的代表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增进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了解。
第一背后多艰辛
协调是这一个多月来所有参与QFII第一单的人士感受最多的一个词。申银万国一位直接参与了全过程的人士说,现在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美美地睡上一觉。
从6月9日申银万国与瑞士银行签定协议成为境内首家QFII代理商,到昨日QFII第一单完成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申银万国与瑞士银行紧密协作,分头推进,紧锣密鼓地为QFII第一单做好准备工作。双方多次与托管银行等召开协调会,就QFII交易中如何保障客户利益、如何控制交易交收风险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研究讨论,完善了结算交收的操作程序,明确了各方责任。
据悉,瑞士银行、申银万国、托管人花旗银行还拟订了证券交易和结算操作程序,使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上述三方拟订的有关程序和协议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QFII交易的一个蓝本。在没有任何现成法规的前提下,依靠各方通力合作,QFII第一单在合作和创新的氛围中诞生了。
市场需求高于预期
QFII第一单买入了4只股票,总量并不大。然而,正如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所说,这只是外资入市象征性的第一步。从其反馈的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是,客户的需求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据瑞银有关人士介绍,其首项QFII投资是替客户完成的。目前瑞银已经汇入的资金已超过了5000万美元,而其中绝大部分也来自客户。从已经批准的投资额度来看,4家QFII的累计首期投资额度已经达到了7.25亿美元。可以预期,随着越来越多QFII的获准,这一资金池的规模将越来越大。
为了配合客户的需求,瑞银集团将提供不同渠道让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内地的证券市场,这其中不仅包括通过瑞银集团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也包括了未来可能推出的境外A股基金。
瑞银集团亚洲证券部主管贺隆说,昨日的交易行为只是一个开始。"客户的反应比我们预期热烈。有兴趣投资的客户包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
从第一单分析QFII选股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