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年报“四大怪”
http://business.sohu.com/
|
[ 徐胜治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机构:[ 大摩投资 ]
|
一、信息的可比性减弱
2001年的年报已基本披露完毕,但与历史记录的可比性较弱,主要原因是近两年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变化较大。管理层新近公布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若干要求,比如说从四项计提准备到八项计提准备,这么做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但却无疑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增加了报表分析的难度。
另外,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主体的界定愈发模糊,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在市场当中成为潮流,使很多上市公司没有一块稳定的供财务核算的经营性资产,也使报表失去了可比性。资本市场的结构优化恐怕不能依靠会计主体的变化也就是说形式上的资产重组来实现,这种潮流如果成为市场的主流长期来说是无益的,会增加财务分析的难度。所以分析年报信息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包括非正常的关联交易增多。
二、财务调节迹象增多
由于新的退市规则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直接暂停上市,因此不少上市公司开始规避这一风险。制度只规定了亏损的年限,却没有规定亏损的数额,有些已亏或者可能亏损的上市公司在财务处理时都倾向于更加保守,一次性亏损数额较大,为未来的扭亏预留空间。有一些2001年年报巨额亏损的上市公司在2002年一季度立刻实现了盈利, 也有些公司选择反向的利润调节。很多ST个股在2001年有微弱的盈利,非常勉强地站在了退市行列之外,其中也有不少是靠关联交易或者其他财务调节手段。所以2001年的年报在亏损线附近的分布很不均匀,要么是微弱盈利,要么是大幅亏损。投资者在研究“边缘”上市公司时,也要考虑这种因素的存在。
三、超比例分配现象出现
2001年年报披露的过程中还有一种趋势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现金分红的比例大大增加,同时有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有可能超出常规比例的现金分红方案。现金分红作为再筹资的条件之一,很多上市公司不得已而为之很正常,但是超比例分配的现象却不能因此而得到解释。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由于股权分裂的客观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取得股权的成本远远低于流通股股东,在表面上同股同利的分配方式下,两类股东所获得的回报率是有很大差异的。用友软件也许是其中最极端的代表。
股权所有者的利益是一体的,当市场当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超比例现金分红也许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也会影响到国有上市公司的思路。
四、丑媳妇后见公婆
2001年年报披露当中还有一个令人不太愉快的现象,就是上市公司业绩预测的准确性似乎不太令人放心。TCL从预计盈利增长到预计盈利下降其中的转折让人难以接受,影响更为恶劣的还有ST北特钢,从三次预计盈利到突然预计亏损,时间已经接近年报截止日,有很大的嫌疑是配合庄家的自救,在这里面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轻信了公司预告的投资者。如果仔细注意可以发现,拿业绩预告做文章的上市公司一般在二级市场上股价也有异常的动作。
与这些直到年报截止日才突然翻脸的上市公司相比,还有一种类似的现象存在,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亏损年报尤其是S T公司亏损的年报几乎都集中在年报披露截止前的短短几个交易日内,给人的感觉是想尽量利用退市前有限的时间有所动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对自己的经营情况不能够及时掌握,迟迟无法披露年报,这本身就说明公司在某一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当然有些不愉快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一些令我们愉快的原因——注册会计师从职业道德的角度不愿意和上市公司配合,不愿意为有问题的年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所以也造成了上市公司在年报披露中的反复调整。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正在积极地进步。
|
2002年5月13日09:27 |
|
|
论坛精选 |
|
交易规则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