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资收购深发展(相关,行情)的最后悬念,如果加大对不良资产的计提比例,深发展的净利润和净资产都将明显缩水,甚至有亏损的危险。但有关人士认为,新桥投资很可能采用“中国式”的处理方式。
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超负荷加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00001,以下简称深发展)的员工现在总算可以稍稍缓一口气。9月底由8名资深专家构成的过渡期管委会进驻深发展,随后展开的尽职调查紧张忙碌。有关人士表示,对外方的工作方式,感触良多。
按照双方约定,设立的管委会拥有可以行使职权的期限是90天,由此推算,明年年初将是“先遣部队”完成任务的“大限”。据悉,目前尽职调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进行实质性的价格谈判。由于最终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看来深发展外资收购方案水落石出,要待到明年新春了。
本刊8月31日率先披露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股权一事(2002年第69期《外资入主深发展方案敲定》),当时得到的消息是转让定价可能为每股5元。目前业内人士认为,从深发展资产质量的角度看有些偏高。但据了解,股权转让定价并非以净资产为惟一依据,收益水平和其他因素都将主导最终的转让价格。
“现在最重要的看点是价格”,深圳一位资深银行研究员认为。他分析,谈判的过程可能比当初双方设想的要艰苦。但对于最终达成协议,他表示乐观。“银行业还存在着行业壁垒,银行的准入证属于稀缺资源。”
■大股东高位套现
价格仍是悬念,但拟转让的股权比例则愈来愈清晰。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持股中,不仅包括国家股和法人股而且包括流通股。显然,流通股不在协议转让范围之内。
根据深发展公告,向新桥转让股权涉及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市社会劳动保险局和深圳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公司。这四家机构分别为深发展的第一、二、三、六大股东,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合计持股比例为18.19%。而其中有国家股、法人股共计34810.33万股,占总股本的17.89%。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2002年中期尚持有深发展股权8.32%,而三季度末则仅剩7.08%。由此引出一段插曲,正当大股东与外资紧密磋商股权转让之际,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二级市场大幅减持流通股。9月27日,深发展股价随消息明朗而“见光死”,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已经顺利减持2417余万股。
今年“6·24”行情后,深发展外资并购传闻四起,其股价表现颇为抢眼。24日、25日,深发展股价接连两天涨停,初现强势。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与大势正好相悖,深发展整体趋势是边盘边涨,并在9月4日创下今年高点15.86元。
资料显示,本次将出让非流通股股权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二季度末还持有深发展流通股3030.32万股,至三季度末减持至613.25万股,共减少2417.0729万股。以三季度深发展成交均价14.947元估算,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高位共套现约3.6亿元。
大股东去意坚决。今年上半年,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减持深发展流通股1241.35万股,但是在外资并购的热潮中大幅减持,感觉自然更爽。
同样成功出货的还有鹏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开放式基金鹏华行业成长和封闭式基金普惠(相关,行情)。鹏华公司的办公地点正好在深圳发展银行大厦,业内人士笑言,这种地利之便有助于基金把握好深发展的脉搏。
■准备金计提疑云
目前,新桥投资已经完成对深发展的尽职调查,掌握了深发展的详尽情况后,对收购价格的讨价还价随即展开。尽管拥有香港安永这样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深发展今年中报披露出来的各种数据依然不能简单成为新桥投资的依据。“要真正接手一家银行,必须彻底了解它的资产质量——尤其是贷款风险。”业内人士表示,一笔贷款可能看似只有一点小小的疑问,但抓住这点深究下去,很可能就发现是个彻头彻尾的问题贷款;管委会90天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查找出暗藏的这种“地雷”,摸清深发展的实际情况。
即使不是细致全面地到银行内部调查资产质量,深发展从定期报告中显露出来的情况也显示,相比其他三家上市银行,深发展的资质处于劣势。
“衡量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准备金覆盖率是最实在的指标。”华夏证券研究所银行业分析师何媛媛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年底全面推行了国际通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并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账款分别制定了准备金计提的参照比例。各家上市银行以此为参照,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了具体执行方案(见附表)。
和浦发银行(相关,行情)、招商银行(相关,行情)两家相比,深发展在次级、可疑两项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计提比例上都存在超过10个百分点的差距。按今年中报数据,深发展如果按照浦发、民生和招商银行的计提比例,则分别要增加7.47亿元、0.5亿元和11.91亿元的准备金,而深发展中报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分别为3.14亿元和39.42亿元。
显然,如果加大对不良资产的计提比例,譬如按照最为严格的招商银行标准进行,深发展的净利润和净资产都将明显“缩水”,甚至有亏损的危险。
深发展2002年中报进一步显示,坏账损失准备的提取范围,并非简单的贷款余额。深发展方面及负责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表示,这是扣除有效的抵押、质押和保证价值后计算出的贷款损失准备数字。在内地各家上市银行中,这是普遍做法。
一些研究人士表示质疑,如果已经将贷款归了类,为什么还要具体加以区分?为什么不把有抵押、质押或担保的贷款(比如关注)直接向上提升一级(到正常)?这是不是有漏提的嫌疑?
对此,深发展报告的境内主审会计师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侯立勋先生解释说,对贷款的五级分类主要基于对第一还款来源——企业自身营运情况的考评,企业如果依靠正常的运作就能具备偿还能力,流动性也是最好的;抵押、质押和担保是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
■“中国式”处理力保融资底线
“虽然和其他三家相比,深发展在准备金计提方面没有那么严格,但还是超过了国家要求的标准。不过在对比评价中,无疑会考虑到这个因素。”深圳一位基金公司的行业分析师指出。
在宽与严的尺度间,深发展把握着自己的平衡。但如果外资进入,会不会打破现有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深发展在资本市场中还有配股融资的计划。根据今年5月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深圳发展银行关于2002年度配股计划的议案》,深发展拟以每股5.00元至8.50元的价格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进行融资,补充银行资本金。目前国内对于实施配股的财务要求,包括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等。业内人士分析,外方绝对不会让深发展的融资能力丧失。
据熟悉银行会计的人士介绍,追溯调整是惯用的方法。如一笔才发现的问题贷款,如果发生在5年前,完全可以通过调整5年前的账目把负面影响分散、降低,避免当年遭受严重冲击。
今年3月,由于2000年以前境内外对呆坏账准备的差异和2001年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深发展便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相关项目,避免了前后可能产生的会计差异,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了调整后2000年末未分配利润-12.21亿元。
有关人士认为,外资在收购银行后通常会采取剥离坏账的处理方式。但是由于影响到深发展是否亏损,事关重大。而且采用追溯调整方法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因此新桥投资很可能采用“中国式”的处理方式,即把清查出的坏账风险逐步消化。
■收购双方“业绩秀”
今年以来,深发展的业绩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公司三季度报告显示,每股收益0.22元,净资产收益率10.34%,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52.80%和14.94%。
近期深发展大举在全国扩张分支行,先后有成都分行开业,温州支行升格为分行等举动。但业务喜气洋洋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隐忧,深发展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出现明显提升,资产结构出现了转向高风险的倾向。“显然这有利于短期内盈利的提升——现在贷款都是按照责权发生制计账,很多利息都是先扣掉了”,分析人员认为。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深发展2002年中期银行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7.8%,而去年同期仅为58.9%;相比2002年度中期其他三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深发展也略显偏高:浦发银行为61.8%,民生银行(相关,行情)为57.35%,招商银行为55.8%。
据资深银行研究员介绍,一般而言,在银行的主要资产构成中,现金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是最为安全的,几乎没有风险可言;存放、拆放同业和金融机构的款项风险也不大;(票据)贴现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2000年中期后一度扩张较快,但票据业务的流动性很高;而贷款一般来说是风险最大的项目。
深发展贷款规模快速扩张,一方面提升了业绩,但也为将来积累风险。对于新桥投资来说,可谓喜忧俱存。
不过,近期也有一个事关新桥投资的重要消息。内地屡屡提及新桥投资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中收购韩国第一银行的经典案例,而这家银行今年11月表示今年第三季度获利退步48%,媒体指称这是该行连续两年盈利下降。但2000年以来,韩国银行业的大背景却是利润扭亏为盈。
在上市银行中,深发展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新桥能给深发展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