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十周年回顾和展望”论坛昨日在京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致辞中指出,境外上市作为我国吸引外资的一项长期政策,是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后,中国证监会将
一如既往地支持境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尚福林说,香港证券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具有较完善的法律和市场规则,已经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市场。随着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措施的实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这对两地证券市场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证监会将加强与香港证监会、香港交易所的沟通和磋商,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并推动两地证券市场在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尚福林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要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和信息披露,不断提高公司透明度,取信于市场,取信于公众投资者;上市公司要依托境内、外资本市场,探索多种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大并购重组的力度,提高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尚福林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提出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为内地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我们将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搞好内地市场的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他表示,经过不懈努力,内地证券市场一定能够妥善解决各种问题,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致辞中表示,推进国资委所监管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具备条件的优秀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是国资委下一年的一项重点工作。10年的经验表明,以往许多国有企业成功实现境外上市的地方,仍将是今后国有企业在境外改制上市的首选之地。 邵宁说,在国资委监管的189家中央企业中,有35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已成功在香港上市。香港已成为国内最优秀的国有大企业在境外改制上市的首选之地。目前,国资委所监管的中央企业中,还有一批资产好、效益好、发展快的大型企业还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下一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和企业重组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批主业突出、资产质量较好的大型企业,它们也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其中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被称为“H股之父”的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在致辞中认为,当前继续做好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上市工作,稳步发展H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要继续搞好H股市场,必须实现新的突破,即在新的国际竞争条件下彻底消除原有国有企业遗留下来的弊端,切实做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并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迎接国际范围内的挑战与竞争。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明确规定,双方将不断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允许香港交易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等,这些措施将为推动内地与香港在证券领域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安排》联合指导委员会的机制下,两地相关部门将随着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安排》中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业广在致辞中认为,10年来,内地企业与香港证券市场已建立起非常紧密的关系,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创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他列举了一组非常具有说明力的数据:截至10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包括H股、红筹股、民营企业)共有247家,其中主板有189家,创业板有58家,总市值为14398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28%;在香港上市的10大市值企业中,有4家是内地企业。过去10年,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的融资额超过7530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融资的51%。而且在过去10年,在香港上市时首次筹资额超过100亿港元的企业共有8家,其中前7家都是内地企业。在市场交易方面,今年前10个月,内地企业股份的成交量占香港市场总成交量的38%,以金额计算,今年前10个月10大成交股份中也有4家是内地企业。 李业广表示,未来香港交易所将努力提高市场水平、改善服务素质,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到香港市场中来。 中石油、中移动等在港上市企业代表也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来自中国证监会、财政部、香港证监会、香港交易所、香港与内地的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等各方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