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来到深圳,郝建学就再也没有离开,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1988年,郝下海经商,靠做打印机,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卡拉OK系统生产上赔了钱的郝建学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的VCD热潮中找到了感觉,一口气拿下了三星、松下、飞利浦等洋品牌VCD的国内销售代理权。据了解,仅在1997年,郝建学的公司在代理品牌VCD销售上就有七八亿元的进账。当时的郝建学已经身家过亿,而承载着这一使命的公司就是日后在中科健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深圳智雄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智雄电子”)。 智雄电子成立于1993年10月,由郝建学与史学兰(现在是上市公司中科健的董事)各自出资600万元和200万元成立,主营业务为办公自动化系统、机电设备和电脑系统。实际上,智雄电子是一家贸易公司。智雄电子的成功不仅为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他培养了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正是这些郝建学的旧部下,在后来科健手机的销售上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其中,江苏中桥的陆峰就是来自于智雄电子。 在VCD生意最火的时候,郝建学还小试股市,但很快就退出了这些挣钱的“生意”。这一切要归因于他与侯自强的见面。中国网通创始人之一的侯自强当时是上市公司中科健的董事长,面对已连续两年亏损的中科健,想到的惟一解决方案就是资产重组。但科健集团无论在资金、技术或市场方面都已不能给上市公司更多支持。可以说,侯自强手中已经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让中科健“亮”起来,中科健手中仅有的VCD2.0机生产技术(中科健是国内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公司)也无法支持自身的生存。 比联想集团更早托产于中科院的科健集团最为缺乏的是管理,特别是身处民营化水平当时已经较高的深圳,科健集团需要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来推动自身的重组。 在朋友的引荐下,侯自强与郝建学一见如故。在彻夜畅谈之后,1997年底,郝建学通过他的智雄电子,以4000多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中科健26.3%的股权,成为中科健的第二大股东。同时,郝建学本人也成为了中科健的董事兼总裁。在郝的大胆设想下,中科健进入了手机行业。 郝氏的中科健在手机制造的道路上先是与蓝色巨人IBM合作,但这段婚姻并不成功,在获得了IBM的几百万元赔偿资金后,郝建学找到了真正的救世主:韩国三星。1999年,三星与中科健在深圳成立了三星科健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简称“三星科健”),专门从事三星手机的贴牌生产。在这条生产线上,诞生了科健手机。此后,手机生产成了中科健最为重要的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