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阳博士(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副院长) 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定位盲目 (二)规划滞后 (三)政策乏力 (四)政府“错位” 问题之一--定位盲目 全国有近百个各类城市把会展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已有超过30个大中城市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中心城市”或“区域性会展中心” 全国新建或扩建的会展中心如雨后春笋 近十年来,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以年均20-30%的速度超常成长 问题之二--规划滞后 没有发展会展的具体经济目标 重点发展的展会类型或模式不明确 会展设施及配套硬件建设仓促上马 配套软环境建设普遍重视不够 与城市建设规划不相协调 问题之三--政策乏力 缺乏会展产业政策的指导 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普遍没有扶持会展企业主体的促进措施 补贴资金的使用未能发挥应有的政策效应 品牌策略的误区 人才政策的问题 问题之四--政府“错位” “会展中心”建设、管理的错位 组织会展活动的错位 会展管理的错位 会展保障服务的错位 最大挑战--如何找准自己的竞争位置? 未来10年全国会展城市的基本格局 -2个“国际会展都市” -8个“中国会展名城” -20个“地区性会展城市” 会展城市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适当的地理位置并且交通、运输发达 一流的会展硬件及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可为会展活动提供全面、高效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发达的文化与交流环境 一定的产业基础 “国际会展都市”的会展业目标 每年举办80个以上的重大展览 全年累计展出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 境外展商和境外买家占主导地位 举办各种类型国际会议近千场 来自境外的展商、买家、与会代表数以百万计 会展直接收入10亿美元左右 “中国会展名城”的会展业目标 每年举办200多个展览,其中国际展达到25%左右,重大展10%左右 年展出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展览直接收入超过20亿元 会展业对城市第三产业的贡献度居前三位 至少有两个会展中心或展馆 “地区性会展城市”的会展业目标 每年办50个以上的展览活动 总展出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展馆收入1亿元以上,不要政府补贴 展览直接收入3亿元以上 目前国内各城市竞争态势 国际会展都市:上海、北京、广州竞争 中国会展名城: --华东2个-可能由青岛、厦门、南京、杭州、宁波、济南、福州、 合肥、苏州竞争 --东北1个-可能由大连、沈阳、长春竞争 --西南1个-可能由成都、昆明、重庆竞争 --西北1个-可能由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竞争 --华南1个-可能由深圳、南宁、东莞竞争 --华中1个-可能由武汉、郑州、长沙竞争 给各城市的建议 全面比较,准确定位 立足长远,规划先行 制定政策,务实促进 有进有退,保持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