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今天在京举办“银行保险”高层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通过建立资本纽带来促进寿险公司与银行的深层次合作,成立专业性银行保险公司,是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银行保险指的是银行和保险业充分利用双方的信息、网络、产品、服务和资本优势,通过银行网络销售保险产品。在多数国家,寿险市场业务总量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通过银行保险来实现。 据介绍,在中国从二○○二年第三季度开始,银行代理业务已经全面超过团体直销业务,成为人身保险销售的三大支柱之一。 作为一种新业务,中国银行保险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暴露出种种不足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指出,这些问题包括:合作短期化,其随意性很强;宣传误导,夸大保险合同利益;手续费恶性竞争,经营成本上升;产品单一,同质化程度高,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 中国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也指出,从监管上来看,银行保险面临着产品界定、客户保护、监管套利、分行业“防火墙”等问题。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文辉认为,促进银行保险业的发展,既需要打击误导、规范销售、推动产品多元化,也需要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股权纽带建立更深层次合作关系。 与会专家认为,成立专业性银行保险公司,是中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参与成立银行保险公司,一是有利于居民储蓄资金的分流,缓解银行“存差”压力;二是有利于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增加新的利润来源;三是有利于解决银行保险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促进银行保险的健康发展。 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在实践中虽有尝试,但在政策上仍存在障碍。有关专家因此呼吁:中国监管当局应该对银行保险的发展采取积极态度,从政策上支持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在产品、服务和组织上开展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