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木县家沟村民范文林站在范家沟河河边,3年前,这条河是村里人畜饮水的水源,现在已经被煤矿污染。 |
 李家畔村村民高占华站在自己屋前,他的房子因土地塌陷成为危房。 |
 记者在陕西省神木县鸡沟峁看到,煤田塌陷区地表是稀稀拉拉的荒草。 |
 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 |
生态遭破坏 补偿被克扣 部分农民变“三无”
——全国第一产煤大县神木县见闻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省神木县是全国第一产煤大县,随着近年来煤炭的大规模开发,神木矿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新的破坏:煤田采空引发矿区一些地方土地塌陷,水源渗漏,植被枯死,许多村庄原来有山有水、田多畜旺,现在已经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矿区农民不仅原来的农业收入受到影响,煤矿企业对农民的塌陷补偿又被一些基层部门克扣,致使一些农户返贫,有的困难户甚至陷入了无地、无水、无房的"三无"生活。
“晚上可以听到土地塌陷的声音”
神木县储煤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0多亿吨。煤层埋藏浅,易开采,但煤炭采空后土地极易塌陷,2001年进行大规模开发以来,矿区土地塌陷情况日趋严重。
店塔镇榆家梁煤矿采空塌陷涉及到附近范家沟、前梁、老虎梁、大伙盘,板东岩、王花圪打、连庄村、苏伙盘等几个村子,其中范家沟土地塌陷最为严重。
范家沟村有55户,203口人,土地没塌陷之前村上有300多亩水地,3000亩旱地和林草地。2001年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主采区共占村里水田130多亩,山川地2000多亩。现在这些土地已经塌陷,无法耕种。村南部鸡沟峁原来是村里最好的旱地,现在因塌陷已经全部撂荒。记者在这里看到,原本平整的土地已经塌陷成高低不平几块,大大小小的裂缝随处可见,有的宽达1米。村民王文华说,一次村里的牛都掉进了裂缝中。
在开采较早的大柳塔镇和中鸡镇,土地塌陷更为普遍。记者从大柳塔镇到中鸡镇沿采空塌陷区看到,成片的土地全部撂荒,绵延的山头像一个个开花的大馒头,河川地也塌陷的支离破碎。术鸡河村村民郭凤兰说,这些地已经3年多无法耕种了。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王双明说,神木县的浅煤层采用的是大型机械化方式开采,看似先进,但因为回采率高,更容易造成地表塌陷,且塌陷之后很难恢复,造成矿区土地进一步沙化。
住在塌陷区的农民对安全充满担心。中鸡镇李家畔村70多户村民至今住在塌陷区内,大部分房屋多处裂缝成为危房。村民高占华说:"夜里经常听到轰隆隆的塌陷声,每天觉都睡不踏实,真担心哪天房子突然塌了。"
“煤挖走了,水流干了,让我们怎么活?”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对矿区附近水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水源漏入几十米深的采空区,地表水也遭到污染。
记者在陕西省神木县范家沟看到,许多老树因土地下陷东倒西歪成"醉汉林"。
范家沟村民站在干涸的鸡沟河河床上,煤炭开发之前,这条河四季有水,是附近水田灌溉的源头。
记者在陕西省神木县鸡沟峁看到,煤田塌陷区地表是稀稀拉拉的荒草。
范家沟村村民介绍,3年前这里水资源比较充沛,周围山上有七八处泉眼,泉水汇成的范家沟河穿村而过,是村里人畜饮水的水源,村附近还有鸡沟河等几条小河。每眼泉水周围和河边都是水田,冬天泉眼周围全都结满冰,从山上流下来就像瀑布一样。但现在泉眼已经干枯,原来四季有水的鸡沟河完全干涸,河床干裂。唯一有水的范家沟河已变成煤矿的排水沟。记者在河边看到,20米宽的河床全部变成黑色,一层薄冰下面流的全是黑水。"过去喝的是泉水,浇地用泉水,现在煤挖走了,水流干了,让我们怎么活?"村民王买福绝望地说。
水源下降使原来家家有井的中鸡镇李家畔村现在已经无水可吃,村民只好到三公里之外拉水。村民高占华介绍,4年前村里家家有井,不出门就可吃到地下水,但现在村民每天都要起早排队拉水,有时候一天都排不上一趟。记者跟着村民拉水的车到了水源地,发现275名村民的水源竟是个小水沟,沟里堆满了枯树枝和烂柴禾,一些鸡、狗、猪等家禽也到这里饮水。村民李子良说:"脏不是我们最为担心的问题,最怕就是天旱,如果老天不下雨,这点水都吃不上了。"
地处采空塌陷区边缘的中鸡镇束鸡河村,自从塌陷之后,村里就再也没水吃了,全村人吃水靠3元一桶到邻村去买,一些困难户没钱买水,只能吃煤矿污染过的脏水。
“可怜的几棵树现在几乎死光了”
土地塌陷、水源渗漏,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神木县显得更加荒凉。站在塌陷区山峁上,映入眼帘的是整片稀稀拉拉的荒草。
范家沟村范文庭老屋前原来是村里树木最多的地方。村民范文林介绍,2001年以前这里周围山坡几百棵柳树生长茂盛,其中一些老树二三个人才能合抱,风景很秀丽。记者如今在这里看到,许多老树因土地下陷长成了"马刀树"和东倒西歪的"醉汉林"。村民王存女房屋后面的山上,几年前栽下的上百棵树苗,已经有胳膊粗细,现在全部枯死。村民王买田门前的100多棵果树,以前每年能给他带来2万多的收入,现在也快死完了。
李家畔村村民李志永说,如果老天不下去雨,草活也难。原来水草丰盛的时候,附近几个村子养殖大户很多,他家最多时养了17头奶牛和20几只羊,现在牛羊都养不成了。
村民们说:"现在栽树树不活,种草草不长。原来喜鹊、鸽子很多,现在连麻雀都很少见到了。能飞走的都飞走了,只剩下我们这些人留在这儿,不知道能扛多长时间。"
“农民买粮钱,政府为啥扣?”
煤炭大规模开发占用了大面积土地,企业给农民的补偿成了许多矿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但该县店塔镇、大柳塔镇、中鸡镇等地农民反映,一些补偿款遭到了当地镇政府的克扣。
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
李家畔村村民在离村3公里外的水沟拉水,煤炭大规模开发造成了该村水源渗漏,原来家家有井的李家畔村,现在无水可吃。
李家畔村村民李志永在枯死的柳树前。
店塔镇范家沟村是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的主要采区,吃粮是目前村民最大的问题。村长王总义介绍,原来全村203名村民人均2亩多水地、8亩山川地和5亩林草地,现在人均2分地,村民只能靠拆迁、塌陷补偿款买粮度日。但拆迁款被克扣,塌陷补偿至今没有拿到手。
按店塔镇政府和神东公司《关于榆家梁煤矿采区塌陷补偿协议》,煤矿每采一吨煤给受害村民支付2毛钱的补偿费用,"用于解决因塌陷造成的干旱、减产、林草、复垦、道路修复等问题。"另一份《村民搬迁协议》商定塌陷区农民的每搬迁一户补偿2.3万元,原有房屋按实际价值补偿。
但村民反映,3年来榆家梁煤矿从村里地界上至少采挖了1400万吨原煤,应该给村民塌陷补偿270万元,店塔镇政府却答应补偿34万元,而且是分6年付清,村民至今没有拿到一分钱。神东公司给塌陷区农民每户2.3万元的搬迁补偿,也被店塔镇政府以搞"人饮工程"为名每户扣除了8000元,最后落实到户只有1.5万元。王总义说:"'塌陷补偿协议'里说得清楚,塌陷区内的合法房屋建筑需搬迁、供电通信、水利工程、宗教设施、坟墓需加固的另行协商解决。'人饮工程'应该神东公司另外出钱解决,为啥扣农民的搬迁费?"
另一个塌陷村中鸡镇李家畔村的搬迁补偿也存在克扣现象。李家畔村会计紫云清介绍,当地的活鸡兔煤矿本来给村里和邻村术鸡河89户村民搬迁补偿395万元,但镇政府只给了330万元。由于补偿款不够盖新房,李家畔村70多户村民至今住在塌陷区内多出裂缝的危房中。
“农转非'10年不安置,如今又转成了农民”
90年代初煤炭开发初期,煤炭企业修建铁路、公路、煤矿征用了神木县农村大片土地,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吃饭问题,当时煤炭企业和县政府将一些农民进行"农转非",承诺安排工作。但这些"市民"大部分至今没有被安置,呆在家中,既没土地,也没工作。
店塔镇也峁村小学教师奥望为了让自己两个孩子"农转非",花了9000元从其它村民家里买了户口,但现在孩子的工作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介绍,也峁村因铁路占地转了88人,土地局收每人720元安置费,但工作都至今没有安排。
杨伙盘村村民王文华介绍,村里共有45名村民"农转非",但还没上岗就下了岗,最后每名农转非人员被2.5万元一次买断。王文华说,村民不想要补偿,想去企业上班解决以后生活问题,现在回村里务农没地种,打工不好打,以后不知道靠什么生活。
神木县土地局李世平说,"农转非"具体人数记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只安置了一小部分,现在至少2000多人没有安置。他说,"农转非"人口本来应该谁占地谁安置,但县里企业都是中央企业,县里无法协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政府又出台了"非转农"政策,没有被安置的农民可以转成农业户口,县政府退回每人720元安置费。
矿区农民对"非转农"感到难以接受。也峁村的贾总胜说:"等了这么多年没工作,政府一句话又成了农民。地都占完了,转成农民今后靠什么生活?"
“吨煤补助2毛钱,'三无'农民难过活”
对于当地目前实行的企业每采一吨煤,给受损农民2毛钱补助的政策,塌陷区的农民普遍反映太少,难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更不要达到以前的生活水平。
范家沟村村民范文林介绍,煤炭开发前家里靠种地和养殖牛羊,家里收入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2001年家里有4万元的存款。近几年,打工挣的钱还不够买粮和供孩子上学,现在家里的借款和贷款总数已经超过了7万。村长王总义说,4年前,村上除了办企业的农户有贷款外,一般家庭都能够自给或略有盈余,而现在村里55户人家至少有30户有贷款。
一些已按时拿到补助的李家畔村村民反映,吨煤2毛钱补偿根本不能保障基本生活。会计紫云清算了一笔帐:1993年开始煤矿开始在村里地界上采挖,10年来每人拿到的各种补偿还不到6000元,远不如原来种地养殖挣的多。
店塔镇政府党委书记刘小平认为,吨煤2毛钱补偿确实远远不够。但他说:"神华公司是中央企业,给农民的补偿是上边定的,我们只有执行的份。"
处在塌陷区边缘的村子村民意见更大。水源从地下漏入了塌陷区,但土地没有塌陷,按目前"塌哪补哪"的政策,村民们得不到塌陷补偿。在地处煤田塌陷边缘的中鸡镇束鸡河村,67岁的村民紫德忠说,现在全村人吃水要以3元钱一桶的价格到隔壁村子去买。平均每人每天买水就需1元,还要买粮,我们靠什么活呀?
"我们现在过的是无地、无水、无房的'三无'生活。"李家畔村紫云清说。近年来,利益受损较大的店塔镇范家沟、杨伙盘,中鸡镇李家畔、术鸡河四村村民多次上访,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