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2004年是中国入世的第三年,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大潜力,仍将在较高水平上继续稳定增长。从第一季度情况来看,国内生产总值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4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9443亿元,增长7.7%。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高。
(一)2004年GDP将可能超过8%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年国民经济不会出现急速加快趋势,将保持稳步发展。2003年11月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体现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将淡化各级官员对GDP增长速度的追求,从而使经济增长中的“虚火”有所消退。
出于防止局部过热的考虑,中央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出现适度收缩的迹象。从财政政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决定明年仍将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力度将在今年已经有所减弱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减。从货币政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当控制货币信贷的投放”,且这一政策实际上已经在执行——2003年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幅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比2003年最高时的8月份低1.3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下降。2003年投资过热、出口激增的现象2004年也会有所改变。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投资率均达到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成为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在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2004年国际环境、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及企业投资活力增强国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是2003年投资过热的局面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货币信贷政策呈现收紧的趋势。而且,2003年是政府换届年,一些地方政府为突出政绩进行盲目投资,2004年这种情况会减少。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会更加理性,出现新的较温和趋势。
1.民间投资继续增加,且流向略显变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显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给了民营企业更大的空间。即将出台的紧缩的信贷政策对民营企业影响也不会太大。经过几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逐步向技术含量高、集约型的产业发展。
2.地区不平衡矛盾有所加剧,西部地区投资增幅将下降
首先,财政支持力度可能会减弱,2004年国债发行不会多于2003年。政策倾斜也不会向以前那么明显,因为2003年确定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就业再就业、农业特产税改革等,都需要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其次,企业向西部自主投资意愿依旧不强。西部地区对国家政策,特别是国债资金的依赖很大。最后,从新开工项目来看,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的后劲明显弱于中、东部地区。2003年前10个月,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仅为24338个,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别少3489、14412个。
3.更新改造投资增幅将加大
首先,为使投资扩张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国家的技改贴息政策不仅不会取消,而且其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其次,为解决近两年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率偏高,以及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国家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手段(财政、税收、土地等)引导和调节投资,防止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死灰复燃。这样,鼓励技术改造,对铺新摊子、上大项目进行一定的限制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
最后,2003年以来企业效益增长加快,对2004年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奠定了资金基础。综合判断,预计明年更新改造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幅,将达到19%左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表1.8 2003-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测表
单位:亿元、%
项 目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预测) |
绝对数 |
增幅 |
绝对数 |
增幅 |
绝对数 |
增幅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43201 |
16.1 |
55118 |
26.7 |
61311.5 |
17 |
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 |
31020 |
17 |
39748 |
28.2 |
44799.2 |
16 |
集体和个体经济 |
12182 |
13.4 |
15370 |
17.2 |
16402 |
19 |
基本建设投资 |
17251 |
16.4 |
22729 |
28.7 |
24173 |
15 |
更新改造投资 |
6584 |
11.1 |
8444 |
25.1 |
10107.1 |
19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7736 |
21.9 |
10106 |
29.7 |
11539.7 |
20 |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2003年。
(三)消费品市场与2003年将基本持平
2004年以购买普通商品为主的消费性支出增长将趋缓,而以教育、保险、物业为主的非消费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将加快,并将超过消费性支出。由于粮食连续两年减产,粮食和棉花价格将会上涨。这就会带动食品、服装、纺织品等相关产品价格的小幅上升;钢材等一系列金属价格也在持续上升,这将影响到我国家电、汽车等行业;家电产品有望止跌。
此外,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销售将大幅增长,高科技产品仍是消费热点。随着进口商品配额的进一步取消,手表、葡萄酒等价格将大幅下降。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火爆,从而带动建材、家具等相关商品的热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