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年祝康报道 6月3日,美国商务部组织听证会,讨论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曾在一份关于美中经贸关系的声明中指出,美国《1930年关税法》及其修正案中规定的6个标准,将是美国政府衡量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主要标准。这6个标准遂成为此次听证会的调门。
1930年标准不合时宜
尽管中国驻美商务参赞戴云楼据理力争,指出中国大陆经济在过去几十年有很大改变,但听证会结束后,美国商务部主管进口事务的部长助理詹姆斯·约胡姆表示,中国通往市场经济的道路还需要走若干年。他指出,由于中国加入WTO时的种种条件,美国及其他成员国有理由在2016年前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中规定,中国在入世15年内,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方面适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由此,中国就被扣上“非市场经济”帽子。
其实,根据中国商务部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按指标的国际可比性,以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和金融参数合理化等作为测度体系,中国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根据这项研究给出的市场经济判断标准,60%是个临界水平,中国无疑已是市场经济国家。世界银行也在最近一份对中国经济状况的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结束了“完全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模式,转变成多元经济体”。
美国以标准换利益
6月7日,俄罗斯《生意人报》发表的题为《2016年以前美国不会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的文章似乎也在为中国鸣不平:“究竟什么样的经济才称得上是市场经济?无论经济转型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对此尚存争议。就连市场经济的鼻祖美国和西欧诸国,至今也没有定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框架来”。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话来说,欧洲人认为美国经济的文明程度不够,而美国人则断定欧洲经济缺乏自由精神。
该报进一步指出,“不过,认识的分歧并不妨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市场化’提出种种标准。美国商务部负责‘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发放’工作。而划分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对这些国家实施反倾销政策便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其实,美国政府追求的不止反倾销利益。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经济外交的筹码。约胡姆公布了美国对中国经济的要求:“北京首先应该进行一系列基础性改革,从汇率政策到劳动者权益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6月7日,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也明确指出,布什政府将利用评估中国大陆市场经济地位的机会,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以作为交换。适逢其月底访华,埃文斯还有针对性地指出,他将再次要求中国取消焦炭的出口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