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炫:
如果不是有了互联网泡沫大家很多人也坐不到这里来。正是因为这个泡沫我们才能融到资金,才能用于到中国的投资。这也为中国市场注入了动力。我们看下面的问题,我们希望李基培先生和过以宏先生都可以来谈一下,结合中国的实际,看一下你们在进行投资设计开展和管理的时候,怎么样能够把退出当成主线,另外你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做哪些准备,从而实现成功的退出?在这方面有什么实际的经验。
李基培:
在我们进行企业投资的时候,我们一直考虑退出,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现金,回馈我们的投资者。我们也会考虑各种各样退出的方法,当然上市是最受欢迎的办法。但有的时候上市上不成,如果你要追求这个时间会拖的很长。另外一个私募投资使用的办法,就是直接把企业卖给一个跨国企业,同时我们在协议当中有一个卖出的条款,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我们股份卖给它的母公司,这个我们也有几次实践,还有一个赎回的条款,让这些企业自己赎回自己的股份。另外谈到上市之外的退出也是不错的办法,一次性就可以干干净净的退出,就可以赢得现金或者高流动性的股份。
过以宏:
我们原则是人才、人才、人才。我们不仅仅向外发展,也要在内部建立成功的公司,为了达到这一点,在中国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相比,人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在中国做的主要的工作,我们主要是向中国初创的中小型企业做投资,所以在人员方面作出决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也确实要考虑一下退出战略,在持股结构等方面出现其他的原因使上市变得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非常的焦虑,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人员满意,企业满意,我们看这家企业是否能够成长为业内领先的大型公司。如果有时候这个行业只是狭窄垂直性的行业,我们是不愿意投资的,因为这样的公司投资进去,将来是不大可能上市的。另外一点,我想提一提,也就是我们要看一看在纳斯达克当中上市的这些公司他们的股票的流动性是不是非常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