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在3G政策上的转变迹象值得高度关注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中国发放3G牌照及确定3G标准都寄予厚望。这种希望的前提是,中国肯定会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不过,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在亚太城市信息化发展论坛第四届年会上,发表了一个值得业界高度关注的讲话。
江绵恒表示,在资源的利用率、演化的周期以及不统一的标准等方面,3G都有其局限性。中国对移动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中国的城市人口过分密集、交通的拥堵,对通讯的移动性要求远低于人口分散、路网发达的发达国家。从技术上看,3G仅是从移动运营商演化而来的一种移动宽带接入方法,还在演化发展中,而新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将带来新的机遇,纯IP的核心网已是大势所趋。在同一个场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乌贺铨也表示,中国发展3G既有需求上的推动,也有各运营商之间的博弈。他认为,3G和下一代网络应联合发展。
安邦分析师注意到,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日前针对媒体关于“中国可能明年发放3G牌照”的传言,间接驳斥道:“中国何时发放3G牌照要依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的发育度,不是谁说发就能发的问题。”换句话说,中国发放3G牌照没有时间表。
对于3G设备供应商来说,他们应该把这些表态当成“晴天霹雳”来看,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在3G政策上将出现一个重大调整。如果中国政府在3G问题上有自己的战略考虑,那么所有对中国3G市场预期的前提就不存在了——中国有可能跳过3G直接发展下一代网络。
这些迹象,足以引起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电信安全、跨越式发展、产业发展、市场成熟度等多个因素的考虑下,中国可能不遵循电信巨头给中国设定的发展阶梯,完全可能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大力发展下一代网络,而不是3G。
物流行业的瓶颈效应可能会长期存在
国内交通运输瓶颈是个老大难问题,在今年表现得越来越严峻。在宏观调控之中,“煤电油运”紧缺的重要性迅速上升,与投资过热已经等量齐观,而“运”就是其中一环。从行业发展来看,运输紧张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效应。
据有关数据,中国铁路系统上个月只应付了35%的货运需求。中国最大的私营钢铁制造商江苏沙岗集团的工厂,距离上海和宁波港只需1天车程,但它所订购的铁矿和煤矿,从货物抵达码头到接收货物,需耗上长达10天的时间,原因是码头已达瓶颈。深圳盐田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10万个集装箱,远远超过它所能容纳的200万个集装箱。经营该港口的深圳盐田港务管理局在年度报告中说,该港口已“严重超载”。盐田港的一些客户,如沃尔玛已就延迟送货的事提出投诉。
在中国迅速增长的投资热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制造业,这都是对物流业有很大需求的产业。此外,由于全球产业分工的变化,大量制造业环节向中国转移,这必将加剧对中国物流业能力的要求。而这恰恰是中国内地过去发展的弱项。以零售行业为例,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其中超市更是如雨后春笋,空前发展。但随即就暴露出物流业跟不上的问题——物流管理和物流效率十分欠缺,即时配送率低,配送的差错率和残损率也较高,供应链不畅。
事实上,物流业发展的不足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影响。未来中国稳定增长的势头将长期存在,全球产业分工也难在短期内改变,中国的物流业只能在超常的需求拉动中超常发展,而瓶颈效应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