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学宾 自四五月间股指走熊以来,开始有人言必称《国九条》被套,笔者不敢苟同。 所谓《国九条》只是把市场共识上升为了纲领性文件,其中鲜有引导市场走势的含义。《国九条》颁布后,《中国经营报》用了相当篇幅进行采访报道,被访专家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国九条》后必然是大扩容,由此中国股市需要大慢牛行情而不是疯牛行情。但后来场内机构急功近利,把《国九条》视为救命稻草,甚至不惜欠库大量国债资金,违规炒作,引来监管层的一系列严厉措施,终于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由此可见,《国九条》被套一说实在过于牵强。 但是我们也发现,投资者受到损失后,把责任推到监管者头上,在资本市场上,这几乎成了投资者们的一种习惯性思维,这一惯性思维的形成固然有投资者自身认识上的误区,但政府职责不清,站位不准亦应承担相应之责。 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都知道,中国股市的设立更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股市设立伊始,改制上市的企业并不踊跃,早期的股票认购竟然是有关部门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完成的,以后,股市又逐渐承担了为国企脱困的重要使命,政府开始不自觉的扮演托市或救市的角色.这样的一个股市既缺乏硬件,即必要的经济基础;更缺少软件,即以回报股东为核心的股市文化。对于前者的缺失,随着中国经济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弥补,但由于后者的缺失,中国股市无法建立起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纽带,再好的公司业绩也只能是画饼充饥。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投资的价值基础,于是投资者大多以政策风向作为投资依据,不仅中小投资者如此,机构投资者概莫能外。长此以往,监管者承担了异常沉重的道义风险,当市场规模不断扩充时,就会有道义超载现象发生。就会面临风险失控。 治理超载的根本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整治投资环境,改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观念,使股市内的优秀上市公司真正具备投资价值,把投资者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市场本身上来,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扮演一个真正的裁判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