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州的航意险市场仍采取共保的形式
●由于航意险替代产品相继面世、年底保险将对外资全面放开,共保体解散势在必行
●届时市民可自由选择保险公司投保“舰意险”
核心提示
近日,保监会向媒体表态支持“共保”向“共管”模式发展。之后,杭州、南京等地航意险频频传出当地共保体解散的消息。昨日,记者从广州市保险业公会了解到,广州的航意险市场仍将继续采取共保的形式,至于持续到何时,还要由各保险公司自己商议决定。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年底保险将对外资全面放开,政策保护的门槛被打破,“共保体”这种“大家同吃一锅粥”的局面实际上会被彻底改观,共保体解散势在必行。
据广州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透露,航意险的利润极高,虽然每份只有20元,单份保额40万元,但购买者众多,如自去年3月1日起全国实施航意险电脑出单至当年底,通过中航信和金航网进行网上销售的航意险保单共1174万张,约占同期乘坐飞机人数的16.3%。同时,与高额保费收入相对应的是极低的出险率,所以航意险在各保险公司业务占比很低,却成为各家保险公司想争食的“肥肉”。
共保体“名存实亡”
“如今,由于替代产品相继面世出台,共保体在广州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介绍,航意险一直被消费者广为诟病的就是其垄断局面导致的产品单一,价格单一,这就为航意险替代品的出台留下了余地。虽然广州保险行业协会甚至规定共保体内的保险公司不能额外推出航意险的替代产品,违者处以重金罚款,但实际上这条规定已成为“一纸空文”。记者也发现,在机票代售点,消费者其实可以买到譬如交通保险等类似的航意险替代产品,而且价格相对来说,比航意险更加划算。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很多外资保险公司对这个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准备大量的航意险替代产品,只等年底全面放开,便大举杀入市场。比如有一年期的航空保险,无论一年乘坐多少次飞机,保费为100元,保险金额20万元。消费者作一下对比,就能感觉到哪一个更划算,届时“共保体”想不解散都难。
同时,“共保体”的内部意见也并非完全一致。有保险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共保体获利最大是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但广州不断会有新的保险公司进入,巨大的市场诱惑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拒绝的,市场竞争主体的扩容必然会导致利益之争,市场份额自然需要重新分配。据了解,2002年广州航意险的总保费收入为4000万元,航意险市场势必按照市场经济自身要求转变为自由竞争状态,基于垄断竞争市场下的共保体系失去存在的土壤。
广州“共保”解散迟早发生
近来,航意险共保在北京、南京、杭州等保险较成熟地区的率先解体,我国航意险共保销售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但广州却迟迟未有动静。对此,广州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赵晓林解释说,“共保体实际上也是市场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1998年以来,各地普遍开始对航意险实行共保,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手续费恶性竞争、市场混乱的问题。目前,在广州整个行业各公司都不想再进入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所以维系共保体,可以避免同行手续费不断调高,从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广州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杨玉芝补充说,只要各保险公司自身有意愿要改变目前共保体这样的局面,我们一定会尊重他们的意见。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收到这样的申请,也未对此事进行商讨研究。所以,广州的航意险市场仍将继续采取共保的形式,至于持续到何时,还要由各保险公司自己的态度来商议决定。
但业内人士指出,“共保体”解散是早晚的事情,年底保险业务对外资的全面放开,航意险垄断最终会被打破,竞争会越来越充分,消费者将得到更多的实惠。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一负责人指出,保险公司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开发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航意险产品,如综合交通险、长期航意险等产品来改变航意险的一张脸。同时,还应提供多样化服务,利用多种销售手段,通过积极的行动增加航意险销售量,从做大的航意险市场中获利。保险消费者也可以从多样化的航意险产品中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从中实现双赢。
名词解释 航意险“共保”
就是由各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统一销售管理保单、统一支付手续费、并按照统一的份额比例分担收入和支出。1998年以来,各地普遍开始对航意险实行共保,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手续费恶性竞争、市场混乱的问题。
新华人寿广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去年5月底,广州16家寿、产险公司签定协议,由“航意险共保联合体”独家承保广州地区航意险业务,保费收入按照意外险的市场份额确定,出险后保险公司也按照相应的比例赔偿。这样,共保体中的保险公司开始了“同吃大锅饭”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