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断地对汽车业收紧口子,虽然没有一家敢于公开挑明汽车业是过热行业,但他们私下却似乎达成了共识。“看看汽车市场现在的样子,谁还敢把钱接着往里放?”一位商业银行办公人员煞有介事的说,而两个月前他们还力图在汽车项目融资方面有所突破。毫无疑问,银行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减少坏账,但结果却意外的把他们拖向了资金深渊。
银行变脸
“汽车领域的贷款我们已经基本不做了。”广州一家商业银行的人士对记者说。他强调是指“整个汽车领域”:既包括银监会一直在重点清查的汽车消费贷款,也包括汽车厂商的项目贷款。
在对其他银行进行了多样本取证后,记者基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汽车行业限制没商量。据多家银行人士介绍,此前,各银行都只是收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口子,对于汽车项目融资还是欢迎的,但自从5月份汽车市场疲软的态势开始显现后,各银行就开始全方位收缩贷款。一些银行的总行甚至秘密下发了紧缩汽车贷款的通知。当然,银行也不可能把事情做绝。一些银行人士表示,他们仍可以提供汽车方面的贷款,不过,仅限于那些“大到不会死的汽车制造企业”和“品牌实力雄厚的进口车消费信贷”。
国内银行对汽车业关上了大门,汽车企业的融资道路一下子变得泥泞。此前,有不少汽车企业把融资的希望放在了海外上市方面,一汽、上汽、东风、广汽等诸多汽车企业都曾放出准备上市的风声,而长城、吉利等企业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上市的目标。不过,这条道路现在看来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转入低迷,原先股价一路高走的汽车类股票也开始陷入泥潭,甚至出现了湖南长丰和广州宝龙两家汽车企业的股票上市后即跌破发行价的尴尬局面。其实,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上市融资的好时机。
资金断链
通往融资之路的大门正在一一关上,这对汽车厂商的资金实力是一大考验。汽车厂商们似乎很不愿意谈及资金短缺的问题,记者采访的几家企业均表示他们有充足的发展资金,“钱不是大问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钱肯定是个大问题,市场越不景气资金的需求量越大。”广州一家银行的人士对此反驳。他表示,从他掌握的情况来看,最近找银行寻求贷款的中小型汽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开始增多,但大多悻悻而归。
汽车经销商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以前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很多车包括小品牌在内都不愁卖,现在积压越来越严重,一些小品牌可能根本就卖不动。”在广州华南汽贸城,一位经销商指了指旁边一排满是灰尘的低档SUV说。他表示,以前销售形势好的时候,很多企业都在拼命铺摊子扩充产能,所以手头剩下的可支配资金并不太多;现在销售下滑,产品大量积压,厂家不仅要面对大幅提高的库存成本,同时,产品积压还严重影响着资金周转。
对资金压力感同身受的还有那些刚杀入汽车行业的新资本。此前出台的新产业政策规定,新进入汽车产业的企业,投资额不得低于20亿元,大大提高了新进入者的资金门槛。如果汽车市场持续向好的话,新进入者要筹集这么一笔资金也许不会太难,但在目前的形势下,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虽然没有企业愿意承认他们资金方面所承受的压力,但从吉利曾经表示出来的对资金的渴求和一些新进入者被迫放缓进军汽车市场的脚步等迹象来看,资金问题眼下成了新进入者首先必须解决的头等要事。连锁打击
中小企业和新进入者都为资金所困,对于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来说是否是个机会?迫于竞争形势,一部分中小汽车企业正寄希望于能够并入三大集团,进入其资源网络和配套体系。另一部分中小企业则开始横向联合,如近期传出的哈飞与昌河合并。
受到影响的还包括汽车经销商。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有不少二三线品牌的经销商开始退出市场,而一些大的汽车销售集团则趁机开始了对市场的整合。“随着银行贷款门槛的进一步提高,汽车经销商的大面积整合就要出现了。”一位经销商预言。在他看来,银根紧缩,让汽车信贷消费步入低潮,直接影响了汽车销售,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是一重打击。更重要的是,在车市低迷的情况下,厂家加大向经销商压货,这就造成经销商的库存成本急剧增加,资金被大量占用,这时银行的惜贷就是第二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大的经销商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中小经销商就只有两种选择:被人兼并或退出市场。
当然,在融资难的情况下,大的经销商并不敢贸然兼并更多的中小经销商,因而很多中小经销商只能选择退出。
其实这里潜藏着更大的危机,根据调查发现,许多经销商和汽车销售城的源资金出处即是银行,一些经销商甚至曾经通过“银行接力”的方式循环获得贷款。有这样一个实例:某经销商用购买的一块土地,做了一个汽车城的项目规划,然后拿这块地作为抵押去银行贷款,盖了一层楼,此后他可以调整一下规划,把一层变成两层,再拿盖好第一层作抵押,去另一家银行贷款修第二层,如此反复操作,其实可资抵押的资产只有这块地而已,但贷回来的钱却是这块地价值的好几倍。
在宏观调控和银行惜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拆东墙补西墙,部分汽车经销商的这种行为将很快暴露出来,迫于无奈一些经销商私下表示:“项目已经投下去一半后银行不给贷款,逼不得已干脆就不作为,等着最后由银行来收拾残局。”如果真得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想必最难受的还是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