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批强强联手型的合资公司纷纷亮相之后,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股权设置、合作对象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外资在合资公司中的地位正在悄然上升。
重觅姻缘
曾几何时,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几乎一窝蜂地寻找了"洋情人",基金界的"洋务运动"盛行一时。当时除了博时采用了"项目合作,股权不合作"的强硬策略外,其他公司无一例外地都一度寻找了外方技术合作伙伴,并随之探讨外资入股的可能性。
如今,硕果仅存的是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和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这一对。在今年再度增持后,如今蒙特利尔银行在富国基金管理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27.775%,跨越了25%的合资底线,成为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资公司。
荷银资产管理公司是另一个较早如愿的外资公司。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在与长盛基金管理公司的谈判一旦正式终止后,这家对于中国资产管理业务一往情深的欧资机构立即务实地改变了谈判策略,几经挑选和谈判后,很快敲定了入驻湘财合丰。经过最新一轮的内部调整,如今的湘财荷银国际化成色已经相当之高,彻底跻身主要合资基金公司的行列。
此外,较快"调头"的还有景顺,在与鹏华低调结束技术合作之后,该公司很快改弦易辙,将合资对象指向了证券公司,并最终成为首批成立并发行基金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走上这条合资新路的还有摩根富林明、保诚和汇丰。前者与上国投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投摩根富林明已经正式开业,首只产品的发行也已指日可待,而后两家据称也都已找到了"另一半"。
其他最早一批与"老十家"基金合资谈判实际已告终结,但尚未找到合适对象的有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而目前仍在僵持的则还有施罗德集团。
谈判三阶段
迄今为止,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谈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参股基金管理公司风光一时;第二阶段,与一线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的强强联合构成了主基调;第三阶段,外资开始强调在合资公司中的实际控制权,合资公司中外方的地位明显上移。
与"老十家"的谈判可以说一方面是有着当时政策环境的约束,代表了外资当时对于政策开放的判断;另一方面,"一山不容二虎"的现实从本质上约束了这种模式的普遍推广。
与老十家的谈判进入实质阶段后的艰辛远远超出了谈判双方的想象。外方股东期待的话语权越高,谈判的难度越大。对于诸多如今重觅伙伴的外资方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利益的再分配,直接影响了转让价格的确立,加之管理层利益考虑,最终让这一"境内外同行大牵手"的构思基本成为了一个历史的片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荷银之所以最终成功入主湘财合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湘财合丰在合资前没有基金管理费的家底。
在基金公司入股无望之后,诸多外资迅速将目光转向大型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寻求强强联合。目前已经开业的合资公司如招商、华宝兴业、海富通、国联安、申万巴黎、光大宝德信、上投摩根富林明均属此列。这一合作的最大优势在于,一方面,合资公司可以借助中方股东的优势,在目前销售渠道仍主要为银行控制的前提下打开一条新路;另一方面,业务的相对错位,以及外方混业架构可以为中方合作伙伴带来的战略性业务机会,也使得这种合作有了双赢的基础。
然而,随着优质资源的逐渐"枯竭",外资开始逐渐强调在合资公司中的"相对控股,绝对控制"。由此进入了强调绝对控制权的第三阶段。
外资“强出头”
外资在合资公司中的强势地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验证:一是股权安排上的外方股东持股不落后;二是合资公司中方主发起人为有实力机构的数量在减少;三是在关键岗位诸如CEO、CIO、CMO的人员安排外方占有发言权。
如今的中外合资公司中,中外股东并列第一的已不鲜见。这无疑明白无误地显示出外资在合资公司中的强势地位。尽管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外方在合资公司中的最高比例尚不能超过33%,但通过引进其他非核心股东,外方即便在股权上也不处下风,规避了第一阶段与大型证券公司谈判时艰苦沟通的艰辛。
此外,由于有资格作为主发起人的中方机构越来越少,外方为主的模式势在必然。与此同时,在公司内部,两种模式均反映出作为专业管理人,外方的实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在一些关键岗位上,外方股东直接输入优秀人才是一种模式,社会招聘引进非中方股东的职业经理人是另一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一个共同结果是按市场化选择的方式走,其结果是在专业经验和资本占优的外资往往在实质上更占上风。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外资始终就没有放弃过直接登陆的考虑。如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富达资产管理公司就在探讨直接在内地设立办事处的可能性。
事实上,外资"强出头"将是未来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主流趋势。目前已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中方股东占强势地位的并不多,有着实际管理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外资"强出头"并不适合简单地用"狼来了"加以评判,虽然在相当阶段时间内,第一阵营中,中外合资公司从个体来说的竞争力会相对出挑,但正如现任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亚太区(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许立庆所言,从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来看,本地资产管理公司仍将是主角群体。
|